“春困秋乏夏打盹”
一到春天
大家都变成了特“困”生。
什么是春困?
如何解决春困?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春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却有不少人总是感到头昏脑胀、身体疲乏、困倦瞌睡、无精打采,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和工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现象。
摆脱“春困”,提高免疫,需要饮食、作息和运动联合治理,在饮食调理上不妨试试“吃花”。广东春季多雨潮湿,温差大,而夏季又酷暑难耐,极易中暑。恰好多数岭南花种都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形成了“借花以食补”的“吃花文化”。
结合岭南常见的花和常见食用花,我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家赞与医师张怡婧来给大家支花样妙招了。
木棉花
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归脾、大肠经。具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称其“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祛风杀虫”。
推荐食疗
木棉茯苓老鸭汤
食材:干木棉花10克,茯苓30克,鸭肉500克,葱15克,姜10克,盐少许。
制作:鸭肉洗净焯水滤干,汤锅加水足量,加入鸭肉、木棉花、茯苓、葱姜,大火烧开后转文火再炖两个小时,出锅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适宜人群:适宜胃口差、大便溏泄、四肢沉重、舌苔白腻者。
木棉三花饮
食材:干木棉花瓣15克,金银花10克,白菊花10克。
制作:木棉花瓣、金银花和白菊花洗净后加水煮沸,可代茶饮。
适宜人群:中暑、湿热泄泻、舌苔黄腻者。
禁忌:老年体弱者、孕妇及虚寒体质者不宜食用。
霸王花
霸王花味甘、性凉,入肺经,具有利水祛湿、清心润肺、清热解暑、化痰止咳的功效。《岭南采药录》云其“止气痛,理痰火咳嗽,和猪肉煎汤服之。”
推荐食疗
霸王花粟米排骨汤
食材:霸王花2朵,猪小排200克,甜玉米1根,胡萝卜1根,荸荠3颗,生姜3片,料酒、盐适量。
制作:排骨焯水后沥干,连同其他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及料酒后大火煮沸,撇去浮沫,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适宜人群:口干咽痒、咳嗽咳吐黄粘痰者。
罗汉果霸王花煲瘦肉
食材:罗汉果2个、干霸王花3朵、无花果5粒、瘦肉500克。
制作:瘦肉焯水后与其它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再煲4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适宜人群:长期吸烟、咳嗽痰多、咽干口干者。禁忌: 脾虚泄泻、外感风寒、痰多色白质稀者不宜食用。
鸡蛋花
鸡蛋花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岭南采药录》载其“治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又能润肺解毒”。
推荐食疗
鸡蛋花陈皮饮
食材:鸡蛋花3克,陈皮2克,生姜2片。
制作:以上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大火煮沸后即可饮用。
适宜人群:湿热痰多,兼见口苦、苔黄腻、大便黏腻臭秽者。
五花凉茶
食材:鸡蛋花、菊花、槐花、木棉花、葛花各10克,糖适量。
制作:以上食材用水清洗浸泡5分钟,放入锅中武火滚开后改用文火煲煮10分钟,去花加冰糖或蜜糖调味饮用。
适宜人群:肺热咳嗽、湿热泻痢、小便赤痛者。
禁忌:体质虚寒、大便稀溏、舌边有齿痕者不宜食用。
桂花
桂花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具有温煦脾胃、温肺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载其:“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推荐食疗
桂花饼
食材:桂花30克,儿茶15克,诃子7个,甘草1.5克
制作:按《医学入门》一书中记载,将儿茶、诃子、甘草三样打碎成末,再加入桂花水中,冲调成丸饼状。
适宜人群:痰多咳嗽、牙痛口臭人群。
禁忌:凡热证者不宜食用,且不宜过量食用。
玫瑰花
玫瑰,味微苦、甘,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推荐食疗
玫瑰鸡蛋羹
食材:玫瑰花、月季花、益母草、当归各15 克,鸡蛋2个,红糖50克
制作:玫瑰花、月季花、益母草、当归入锅中加水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和红糖,煮至鸡蛋熟即可,喝汤吃蛋。
适宜人群: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的女性。
玫瑰茶
食材:玫瑰花15克、红枣5颗、冰糖或蜂蜜少量。
制作:将以上材料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适宜人群:闷闷不乐、胁肋胀痛、面颊黄斑的女性。
禁忌:便秘、阴虚火旺者、胃寒易腹泻者、孕妇不宜食用。
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云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推荐食疗
菊花山楂降脂茶
食材:菊花15克,生山楂15克。
制作:二者用水煎或开水冲泡后即可代茶饮。
适宜人群:肥胖、血压偏高、血脂偏高人群。
菊花猪肝汤
食材:鲜菊花60克,鲜猪肝300克,枸杞子15克,盐少许。
制作: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热油锅中稍煸,加菊花水中煮熟,最后食盐调味。
适宜人群:肝肾亏虚、双目干涩者。
禁忌:风寒头痛、中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姜花
姜花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载其“主破下气,温不寒。”
推荐食疗
姜汤水
食材:姜花15克,生姜三片
制作:以上食材用水煮沸后即可饮用。
适宜人群:伤风感冒、脘腹冷痛者。
姜花茶
食材:姜花10克
制作:用水冲泡代茶饮。
适宜人群:脘腹饱胀者。
禁忌:血虚者、孕妇不宜食用。
花虽好,但吃要谨慎
两位医生指出,吃鲜花有一个原则,即吃大家吃得久吃得多吃成熟了的,选择比较好的环境生长出来的新鲜花卉。有一些花卉含有毒素,如虞美人、夹竹桃、曼陀罗、郁金香、一品红、铃兰、五色梅、凌霄等,切不可擅自采食。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吃花要谨慎。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内四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三部分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同时拥有一支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染色内镜(NBI/染色剂)、放大内镜及C13、C14呼气试验检测系统。目前可开展常规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和C13、C14呼气检测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等。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脾胃病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开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设立床位20张,配备了先进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针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开展了极具中西医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更优越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陈冠林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 .Uni 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劳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骨痿、骨痹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江家赞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张义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肿瘤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余年,2015年进修胃肠镜,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肠癌、肝癌等,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主持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五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孙德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热衷中医药事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整合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中医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练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下午、周六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郭歆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结合)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内科方向,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五下午 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晏显妮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师从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刘小斌教授、陈瑞芳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参与编写书籍2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肝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及亚健康疾病的膏方调理。熟练掌握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内镜治疗。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下午 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张怡婧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延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消化科专著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供稿:张怡婧 | 初审:江家赞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