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提到,将以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为载体,通过“养马+驯马+赛马”马产业链发展,举办高端赛马活动,带动赛马旅游及周边地区相关消费。充分发挥全国唯一“无马疫区”的区域优势,以及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平台优势,谋划马术主题酒店、马术运动公园、马术运动综合体等设施配套,对标世界标准高质量策划组织系列马术赛事和马术运动,争取速度赛马赛事试点,打造世界级穗港马产业经济圈。
说起广州的马术运动发展,是有着诸多开先河历史的,近年来也积极承接多项国家及区域性马术赛事活动,包括2020年成功举办的中国马术协会速度赛马委员会成立大会,为全国及区域马术项目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广州马术运动日益普及,马术爱好者规模不断扩大,与马产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休闲乘骑、文化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展现了浓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年初,广州市马术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也顺利召开,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以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为契机,马术运动也将在广州市得到进一步发展。
30年前,羊城“马王赛”轰动全国
一些老广州人也许都还记得1992年4月26日在广州黄村跑马场举行的那场“中国马王邀请赛”,在有限的历史资料记载里,发表在《记者文学》杂志1992年8月刊上的一篇作品记录下了当时的盛况:
“4月26日一大早,便有人出现在黄村跑马场外。按规定,上午11时40分起观众入场,很多广州人一改以往晚睡晚起的习惯,破例起了一个 大早。香港的何先生先发制人,25日即乘广九直通客车赶到广州,在花园酒店住上一晚,第二天再‘打的’到黄村跑马场亲睹内地第一次跑马实况。此次赛马仅发售5000张门票,引来的观众却远不止这个数,其中很多人是抱着一线希望来碰碰购票的运气的……”作者王月华写道。
据资料介绍,那次“中国马王邀请赛”设速度和障碍赛两个项目的比赛。参赛的共有来自内蒙、新疆、青海、吉林、广东、深圳和香港的9支马术队,骑手41人,良驹63匹。最终来自内蒙古的选手扎那,骑着他的“突如”赢得了最终的总冠军,也带走了当时被视为天价巨额的6万元奖金。
这场赛马盛会之所以在那个年代的全中国引起极大关注,一是因为本身以赛马为代表的马术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国体育比赛的传统项目;二则是观众门票号码兑奖的形式在当时的国内体育活动里是开先河的。所谓门票兑奖,是不同于香港赛马那样事先投注于马匹,而是观众所持门票的号码与前4场预选赛中前3名的赛马编号相同,便分别可获一、二、三等奖,更类似于早已发行的体育奖券和福利奖券那样的方式,最大的头奖获奖者可以赢得5万元现金。根据资料记载,现场的确有一位观众最终获得了这一大奖。
由于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正规的赛马竞技比赛里给冠军颁发6万重奖、第一次以5万现金奖励观众,同时比赛也吸引了诸多赞助商,有赞助商甚至掏出了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338000元,只为冠名总冠军奖杯……广州赛马活动给人们带来的见闻,在那个年代里是充满了新奇感与刺激感的,也成为羊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深化改革开放,“敢为天下先”的佐证。
天河赛马场从爆满到转型
1992年“中国马王邀请赛”的巨大成功也带动了赛马运动在广州的发展,随后黄村跑马场也举办过数次速度赛马竞技。同年,由市政府提出批准,广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的广州赛马会正式成立。次年1月,在如今天河潭村,黄埔大道与华南快速干线两条广州市中心主干道交会处,占地33公顷、可容纳4万名观众的广州赛马场正式建成,也就是现在人们俗称的珠江新城“跑马场”。
据资料介绍,1993年天河赛马场举行了首场试赛马,只发行一万两千张门票,却有两万五千名观众进场观看。此后每到赛马日,比赛结束后,附近一带便人山人海。天河赛马场也成为当时仅次于香港沙田赛马场的亚洲第二大赛马场。但有关赛马运动的争议也一直未停休,特别是因为其涉及高额奖金,加上赛马运动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的一些负面印象,舆论话题便逐渐离开了体育竞技本身,蔓延向更深度和广度的社会层面,甚至连中山大学的学生活动,都曾以“赛马利与弊孰大?”为题举行过小型辩论会。而到了1999年12月14日,举行了757场次赛马的广州赛马场宣布停赛停业,后来担任赛马总公司董事长的林明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说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赛马一直没有合法化。”
后来,曾经的天河赛马场一度成为广州市内最大的汽车城,2013年底汽车城租赁合同届满不再续约后,那里又一度成为餐厅、酒店、水疗等休闲娱乐产业的聚集地,但多年来各家店铺都不温不火,哪怕身处如今珠江新城的黄金地段,跑马场的人气却也难比当年举行赛马比赛时的风光。直到2021年8月,中国政府采购网曾挂出一份《天河区马场地块功能提升发展策划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计划对马场地块进行功能提升发展策划项目招标,这也被舆论视作有望给马场带来新机。而有关跑马场可能变身华南SKP首店的消息也在今年年初地产市场上引起过关注,昔日风光无限的天河赛马场能否焕发新活力,有待未来观望。
南粤马术可借全运东风再上层楼
举办高端赛马活动,广州目前更多还是在争取做速度赛马赛事试点的过程中,而对于整个马术运动的发展来说,南粤近年来已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包括此前东京奥运马术比赛上都有数名广东选手代表中国队出战,并取得过突破性成绩。如今鉴于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即将举办全运会,马术运动也定能以此为良机,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来自广东东莞的“父子兵”李振强和李耀峰就代表中国队一起亮相马术场地障碍团体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对出征同届奥运会的父子,而他们也在东京取得了团体第1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中山人梁瑞基也代表中国队拿到了奥运马术三项赛的比赛资格。包括在国内全运会和其他马术比赛里,广东马术队一直都是传统劲旅,拥有诸多名将,囊括过各个项目诸多冠军。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8月6日 (东京奥运会)当日,中国选手李振强、李耀锋参加了东京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团体预赛,他们既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也是一对父子。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如今马术运动也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推广,去年省运会上,马术项目首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以青少年参赛的形式举行,有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东莞市、肇庆市、清远市7个地市的超120对人马组合参赛。专业队技术下沉,带动了社会上的马术俱乐部以及专业性、技术性的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东地区马术比赛量充足,梯队建设饱满,可以说广东的青少年马术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广东地区的马术运动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好,也得益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与香港赛马会亲密合作,从亚运马术比赛场地,到从化无疫区与马场的落成和持续运行,都是粤港共同合作的成果。而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的举办,可以让更多骑手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广东的马术发展,为大湾区拓展世界级马产业提供更完善的条件,为国家的马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南都记者 汪雅云(部分资料综合来自《记者文学》杂志1992年8月刊、南方+、第一赛马网等)
图片编辑:邓启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