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复交背后:细数两国恩怨史,以及沙特与美国关系变化

南方都市报
+订阅

沙伊复交wuma.jpg

沙特和伊朗日前在北京举行对话,取得重要成果。中沙伊三方3月10日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为何此次对话选在北京?回顾历史,沙特和伊朗有哪些恩怨?与伊朗复交,沙特与美国这对铁杆盟友关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推动断交7年的中东两国复交,国际社会如何评价中方在此事中的作为?本文为你梳理。

沙伊对话为何选在北京?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表示,这次和谈在中国的组织下在北京进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沙特和伊朗在伊拉克、阿曼等中东国家进行过多轮会谈,但这些会谈出现了很多干扰因素,比如一些媒体捕风捉影,暴露出很多信息,导致谈判未取得成果。

“这次和谈远离中东,既体现了中国在关键时刻的精准外交,同时反映了沙特和伊朗已然下定决心、排除干扰,到安全地方认真探讨。”余国庆说,这说明中国外交理念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沙特和伊朗相信中国在推动两国关系的化解中没有私利,对中国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也指出,劝和促谈是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秉持的一贯立场。与某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与中东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不选边站队,不拉偏架,因此做调停方、斡旋方才有公信力。

沙特伊朗恩怨史回顾

回顾沙伊两国外交历史,可以说是断交-复交-断交-复交,恩怨剪不断理还乱。

作为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首领国家”,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长期不睦,可以称得上是“宿敌”。

两国关系紧张开始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逊尼派大国沙特担心伊朗会输出什叶派革命思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上世纪80年代,伊朗与伊拉克爆发战争,沙特选择支持伊拉克,试图压制伊朗可能出现的对外扩张。

1987年7月31日,在沙特麦加发生了“麦加惨案”。当天,在圣城麦加做完祷告后,数万名伊朗朝觐者在清真寺外发动游行示威,并与前来阻止的军警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包括275名伊朗人在内的402人死亡,另有649人受伤,举世震惊。麦加惨案是伊朗对沙特阿拉伯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和对美国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不满的反应和行动。“麦加惨案”引发了伊朗民众抗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走上大街,冲击沙特大使馆,并火烧科威特大使馆,有一名沙特外交官丧生。

1988年4月,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不过到了1991年3月,两国又恢复了外交关系,就朝圣问题达成协议,伊朗朝觐者重新获准前往麦加。但是,两国关系依然紧张。

1997年5月,温和派的哈塔米当选伊朗总统后,致力于改善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关系。

1998年5月,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访问伊朗,与伊朗签署加强合作协议。

1999年,伊朗总统哈塔米访问沙特,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首名访问沙特的伊朗总统。两国关系回暖。

2016年1月,沙特处死一批囚犯,其中包括一知名什叶派宗教人士。伊朗民众抗议并冲击沙特驻伊朗首都德黑兰和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的使领馆,两国再次断交。

2021年4月起,两国官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对话,以期改善双边关系,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直到2023年3月,在中方斡旋下,沙伊才“一笑泯恩仇”。

复交背后:沙特与美国渐行渐远

值得一提的是,两国此前一直敌对的关系也与美国等国家施加影响有关系。

沙特阿拉伯是美国最重要的中东盟国之一,也是美国在中东重要的战略支点。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开始大规模进驻沙特;沙特每年从美国购买大量军备,维系同美国的军事关系。美国长期在中东鼓吹“伊朗威胁”,挑拨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

不过,近年来双方关系发生不容忽视的变化。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敦促沙特增加石油产量稳定油价,但遭到拒绝,两国分歧加深。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期间,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谈起人权,反被穆罕默德上了一堂“人权课”。

与之相对应,沙特对伊朗的外交“风向”近年来也开始转变。从2021年开始,沙特和伊朗举行了多轮安全会议,并最终于今年3月份在北京“握手言和”。

是什么让沙特与美国这对铁杆盟渐行渐远,与伊朗关系回暖?分析称,这既与美国中东政策急剧变化相关,也源于沙特国内的发展需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包澄章指出,首先,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冲击了美沙同盟关系,美国在调整与伊朗关系的同时,削弱对沙特的安全支持;其次,美国如果重返伊核协议,未来很可能逐步解除对伊制裁,届时伊朗将重返国际能源市场,从而影响到沙特的能源利益;此外,拜登政府的外交理念使沙特在军事介入也门等问题上面临较大压力。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分析称,沙特正在全力推进“2030愿景”计划,志在将沙特从“能源依赖型”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为多样化发展结构。而美国却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希望沙特能够出产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美国对沙特的单方面期许,忽略了沙特的发展愿望。

两国还存在安全关切错位。王晋分析称,沙特仍然希望美国能够主导中东安全议题,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向伊朗施加更大战略压力。但是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并未直接大规模出兵叙利亚,且在2021年完全将军队撤离阿富汗,并撤出在伊拉克的作战人员。在沙特看来,美国此举意味着对中东安全承诺的放弃。两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此外,王晋认为,近年来,美国仍对沙特颐指气使,但是沙特谋求相互尊重,谋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是双方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

国际社会点赞中方: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范本

沙伊宣布复交后,国际社会对两国和解表示欢迎,并认为中国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大国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0日对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同时对中国承办对话表示感谢。

阿拉伯议会发表声明说,协议不仅有助于恢复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努力解决悬而未决的危机,也有助于维护全世界人民和平安全。

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赞扬中国、伊拉克和阿曼积极促成沙伊对话,并使对话最终取得成功。

代表沙特签署联合声明的沙特阿拉伯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表示,沙特致力于加强本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并采取睦邻友好原则,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分歧。沙特感谢中国支持发展沙伊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作为两国间的桥梁促成对话。

代表伊朗签署联合声明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表示,伊朗与沙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必将在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方面取得新进展。他赞赏中国在支持国家间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认为这对于促进和平与稳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表示,作为举行对话的东道主,中国一直建设性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得到各国的信赖和认可。中国作出的努力值得赞赏,展现出在解决分歧、促进团结等方面的领导力。

黎巴嫩外长哈比卜也对中国等国在相关问题上所做努力表示赞赏。

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赫尔米表示,成功促使沙特和伊朗达成复交协议,彰显中国的智慧和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始终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模式,始终认为中东的未来应当掌握在中东国家手中,始终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沙伊复交,为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提供范本,为成功化解地区热点问题作出了令人敬佩的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