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印章“水上漂”,在竹林里进行行为艺术表演,把乡村的砖墙变成展墙……近日,由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广东省岭南书法院、倪宽艺术工作室主办的“书写大地 诗与远方——艺术乡建实践汇报展”在江门市鹤山古劳镇双桥横海村展出。
本次展览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大学校外硕导倪宽及其工作室成员的一次在地性实践。艺术家们通过一种村民们可以直面的作品展示形式,将乡村的闲置空间、老物件“活化”,以此重新唤起人们对祖祖辈辈居住地的热爱与关注,唤醒村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力求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发展“赋能”。
《民以食为天》系列利用在地闲置资源为基础创作,其中,以村民伙房为空间、以灶神文化为源创作的装置作品《好日子》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礼赞;《水龙吟》将一组咏水车的古今律诗以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与老物件水车相互印证,董其昌风格的行楷书法使作品可读、可赏,雅趣相生;《竹子种在5G时代》则将真实的竹林和假面人置于同一场景,演绎出一幅当代“竹林七贤图”。
本次展览可谓一次“展地拓扑学”的尝试,让作品与乡村空间互为彰显,妙趣横生又各有含义。
倪宽表示,工作室成员将艺术乡建付诸实践,构建起此地、此在美丽的真实,既是基于大家浓烈的乡土情结,同时也基于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大家对艺术工作者创作能力和意义的思考,“真情实感和创意性的表达才是最不可能替代的”。
【记者】杨逸
【图片】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