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中,“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列入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绿美广东”一度成为省两会热词。此后不久,清远市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高标准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切实筑牢北部生态屏障”。
“绿美清远”生态建设该如何来推进?近期,清远市委下发《中共清远市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全市“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的六大重点任务。
目标
五年内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清远为自己定下了近、远期两个目标。近期目标规划到2027年,全市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92.0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50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县城3个以上,森林城镇9个以上,森林乡村30个以上,绿美古树乡村10个以上,绿美红色乡村10个以上,古树公园2个以上。
同时,全市森林结构要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远期目标规划到2035年,全市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7.1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33.09万亩,混交林比例达到60%以上,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清远秀美山川的鲜明底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清远亮丽名片,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任务
六大重点任务多措并举推进
根据《意见》安排,清远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将围绕六大重点任务推进,分别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方面,清远将深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和绿美红色乡村建设,提升“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绿化美化水平。因地制宜开展护村林、护路林、护岸林建设,构建乡村生态廊道体系。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地大力实施农村“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广泛开展社区、街区、住宅小区庭院绿化,利用道路街头边角位等城市闲置用地建设口袋公园,鼓励栽植乡土树种,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实现立体绿化。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让山体重披绿装、重展绿颜。
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中,清远将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将南岭国家公园相关规划融入地方区域发展规划,高质量打造精品入口社区和外围小镇。加强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本底调查、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确保自然保护地规划合理、边界清晰、管理有效。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植物园、树木园、郊野公园,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
效益
发挥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既要“美”生态,也要“美”百姓生活,清远将发挥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打造林业产业集群,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
清远将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思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油茶、竹子、中草药、食用菌菇、经济林果等特色林业产业。
全市将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林农和基地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基地,提升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清远还将依托粤北地区特色森林资源优势,丰富森林文化的内涵,开发一批“森林+生态”新业态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推动碳交易落地见效。适时调整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天然林生态补偿制度。
文字:彭勇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