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听书】用一生暗恋一人,她却被人赞了百年

汕头市图书馆
+订阅

说到写爱情的高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张爱玲,想到亦舒,想到琼瑶。因为大家都觉得她们是女人,对于感情层面的拿捏会更到位。

原本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但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我不得不承认,最会写爱情的,还得是男性作家茨威格。

我敢说,每一个有过暗恋经历的人,只要看了这本书,都会忍不住感慨万千——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着眼于人类细腻的情感。

它通过刻画人们“无意识下的疯狂”,来揭示人性中深刻复杂,而又极少表露的一面,使读者为之震慑。

种种令人揪心的细节,犹如蜘蛛结成的网丝,粘稠绵密。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变成了猎物,让人明知危险,也忍不住一探究竟。

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同赏析茨威格塑造故事的高超技巧。

01

  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与书名同名的这个故事:

维也纳著名小说家R,在41岁生日这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

寄信人是一个他不认识的陌生女人。女人在信里告诉他,自己刚刚失去了年幼的孩子,又生了重病,此刻沉浸在无尽的绝望里。

但看着看着,信里的女人突然话锋一转,告诉R:

“我只有你,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

信中,女人向R阐述了自己暗恋他的这些年——

R出现在女人生活中的时候,女人刚满十三岁,正是情窦初开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少女原本是最活泼大胆的,但父亲的早亡和家庭的贫困令少女终日自卑敏感。

R的出现,就像一束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她原本黯淡乏味的生活。

R与女人做了邻居。而R的家具,先让女人开了眼界——

“你所有的东西都很奇特,都是那么别致,我从来也没有见过;有印度的佛像,意大利的雕刻,色彩鲜艳刺目的巨幅油画,末了又搬来好些书,好看极了,我从来没想到过,书会这么好看。”

“这时我就寻思,这个人有那么多漂亮的书,这些书他都读过,他还懂那么多文字,那么有钱,同时又那么有学问,这个人该长成一副什么模样呢?一想到这么多书,我心里不由得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敬畏之情。”

女人开始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她以为自己的邻居会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年人。但当她见到R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意外。

因为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R不是一个老头,而是一个25岁的帅气作家。“身材颀长、动作灵巧,长了一头漂亮光泽的头发。”

少女的春心被悄然唤醒。最终,她深深爱上了R,开始了她长达一生的暗恋。

她无数次通过房门上的小孔,痴痴地望着对面。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亲吻R触摸过的门把手,捡他丢弃的烟蒂吸一口。

但自始至终,R都不知道女人对他的心思。他是一个轻浮、贪玩、喜欢奇遇的热情青年。他的热情都用在了写作和露水情缘上。他拥有数不清的女人,而他从来不记得这些女人。

在信里,女人用非常卑微的语气写道:

“你从来都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像是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身上如同踩着一块石头,你总是走啊,不停地走,却让我在等待中消磨一生。”

“怀表的发条耐心地在暗中数着你的钟点,量着你的时间,用听不见的心跳伴着你的行踪,而在它嘀嗒嘀嗒的几百万秒之中,你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尽管女人深知R的秉性,可她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爱。

没过多久,女人的母亲改嫁了一位富商,女人被迫和母亲、继父一起离开了维也纳。

但女人一直记得R,并在十八岁那年返回维也纳,做了一名工厂女工,时常徘徊在R的楼下,期待R能认出她。

遗憾的是,R并未认出她,只是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某个艳遇对象。在三天三夜的鱼水交欢后,R告诉女人自己要远行,之后便抛下女人离去。

女人等着等着,没有等来R回来的消息,却等来了自己怀孕的消息。

为了不使R感到为难,女人独自生下了这个孩子。生了孩子后的女人不但没有憔悴,反而出落得更为美丽动人。

她的身边出现了众多追求者,她答应接受他们的资助,因为她不希望R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社会的最底层长大。同时,她不答应嫁给他们任何一个人,因为她对R仍心存幻想。

渐渐地,女人成为了风月场所的香饽饽。他们后来再次相遇了,但这次,R依旧没有认出她,反而把她当成了职业妓女。

在故事里,女人这样描述他们的第二次相遇:

“我站在镜子面前,这时我从镜子里看到——我又害臊又吃惊,差点儿跌倒在地——我看到你悄无声息地将几张大面额钞票塞进我的暖手袋里。”

“在那一刹那,我干嘛不叫出声来,给你一记耳光呢?我,从小就爱你,是你孩子的母亲,可你却为这一夜给我付钱!在你眼里,我不是别的什么人,只不过是舞厅里的一个妓女而已。”

女人崩溃了。然而,故事的最后,R依旧没有想起她。

哪怕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死了。哪怕这个女人曾经为他生了个孩子,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爱了他一生。

02

  自我感动式的爱情,究竟值不值得歌颂

放到现在,女人的这种行为,会让很多人抵触和抓狂。

因为女人几乎把现代人爱情观的雷区全踩了一遍——“恋爱脑”“道德绑架式爱情”“自我感动式牺牲”......

连她自己也说,“我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仿若跌落深渊。”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何这样一个畸形的爱情故事,依旧火了一个多世纪?

其一是,茨威格的写作手法的确独具一格。他将暗恋一个人时的敏感、自卑、矛盾、复杂,描写的淋漓尽致。

信的开头,便是触人心弦的“你,从未认识过我的你啊......”

信里的每个细节,都在默默彰显女人对R的爱意:

“你的样子始终没有变化,岁月在你的身上飘然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穿着一套迷人的浅褐色运动服,总是两级一步地上楼,动作像个男孩一样轻盈。”

“请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爱过你,如此谦卑恭敬,如此舍身忘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永远对你忠贞不渝,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一个孩子暗中所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相提并论。”

“我真不要脸,我要把这件事告诉你,可是你别害怕,亲爱的——我卖身了……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你,为了另一个你,为了你的孩子。我不希望你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社会最底层,在窄巷的垃圾堆中,在臭气熏天、卑鄙龌龊的环境中,在陋室的浑浊空气中长大成人。”

对于女人来说,爱作家R,是她一个人的事。因为爱他,所以不想让R因为自己而痛苦,直到死后才告诉R一切真相。

这一切,有过暗恋经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同身受”。难怪大文豪高尔基读了这个故事后也嗷嗷地哭,说茨威格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对于不少人来说,暗恋是一生中“至纯至性”的爱。它甚至与情欲、占有欲无关,只是单纯的希望“能远远地看一眼对方”,便心满意足。

其二,女人的做法,其实是许多人对于纯爱或遗憾之爱的向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初恋或者“初次心动”的美好之处在于,这份爱往往不掺杂欲望,与金钱、性无关,甚至有不少是自我感动式的牺牲。

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心动次数的增多,爱情便掺杂了金钱、性等因素——我们后面不是遇不到爱情,而是遇到的爱情往往充斥了我们的考量。

我们不会再无脑热的爱上一个人,更会综合对方的条件来考虑,要不要投入感情。

但纯爱往往不是这样的,它甚至和一个人的年龄、外貌、条件无关。纯爱更多是一刹那间的心动,基本一生只有一两次;它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的理想,因此这类爱情更容易留有遗憾。

而小说里的女人不欲令遗憾发生,且用生命将纯爱贯彻到底。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仅剩的希望就是让R明白,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个用一生默默地爱着他的女人。

她为了不束缚住一个向往自由、畏惧责任的灵魂,孤独又坚强地承受着她自己选择的一切。

也许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惯女人的种种行为,但如果站在女人的角度,我相信哪怕再来一次,女人依旧会选择为自己的理想爱情赴汤蹈火,因为纯爱是她追求的信仰,她会以此为荣。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勇气去尝试的。因为这种一厢情愿式的爱情风险太大,趋利避害的天性会令我们望而却步。

所以,女人这种超越天性、不求回报的爱,才让我们“感到震撼”,内心才会产生复杂的情愫,更有甚者,也许会想:“如果当时我也坚持我的暗恋,会如何.....”

不管怎么样,这种自我感动式的爱情,虽不提倡,但也不应被嘲笑。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把纯爱当成信仰的人,依旧有他们打动我们的地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还有其他几个能引发人思考的故事。

誓死捍卫名誉的贵妇人、见色起意最后良心发现的医生、懵懂爱错人的少年、痴情狂热的少女......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慢慢聆听,细细回味。

——The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语听书原创内容,版权归新语听书所有,如需转载可联系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