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组建196个工作组开展“平安夜访”,村居覆盖率达100%

湛江政法
+订阅

机耕路凹凸不平,农户转运农作物时有安全隐患,夜访小组获悉后立即协调,次日便将坑洼路填平;邻居建造围墙影响村民正常出行,多次沟通无果,夜访小组责令其停止施工,两天内拆除围墙,恢复原貌,及时化解邻里矛盾;房屋出让赔偿问题困扰群众16年,夜访小组获悉后连夜召开会议,联动多方力量,使积案得以解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平安夜访”是吴川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湛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吴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平安吴川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件件烦心事被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被逐一化解,吴川市平安夜访工作成效初显。据统计,从去年12月6日开始至今年2月28日,吴川共组建夜访工作组196个,夜访村居覆盖率达100%,参与开展夜访市、镇、村干部18860人次,共接访群众897人次、走访群众652人次,受理事项603件,办结365件。其中今年2月份受理事项187件,办结118件。

全覆盖

上门倾听民声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高效推进“平安夜访”工作,吴川成立由市委书记庞晓冬任组长、市长刘伟任第一副组长的“平安夜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平安夜访”工作;制定下发了《吴川市“平安夜访”工作方案》《领导干部“平安夜访”安排表》,明确工作目标、原则、流程和要求,为“平安夜访”工作提供指引。

吴川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参与”的原则,建立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带队的“2+1+N”工作小组模式,即由1名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带队、2名市直单位挂点干部、1名镇(街道)挂点干部和多名村(社区)干部,组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夜访工作小组,上下联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平安夜访”活动。

去年11月29日,随着全市“平安夜访”活动部署会的召开,该项工作正式启动。自此,吴川全市116个有关单位、845名市镇两级干部分别挂点196个村(社区),实现夜访全覆盖。每周二晚,领导干部们与群众话家常、聊近况,主动上门倾听群众心声。

吴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星夜带队下乡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倾听民声诉求。

在覃巴镇那梧村委会夜访时,庞晓冬与干部群众齐聚一堂,围绕党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进行交流,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庞晓冬表示,“平安夜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要主动梳理掌握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晚,庞晓冬一行还看望了那梧村退役军人王帝福、退休干部梁蝉平,倾听其诉求。

吴川“平安夜访”工作启动当天,刘伟便到浅水镇龙首村委会开展“平安夜访”,与来访群众座谈,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刘伟表示,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夜访”工作,实现村居事务全知晓、重要事项全参与、投诉建议全接收、民生服务全覆盖的四全目标。镇村干部要借此机会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解民忧

走访群众652人次 有力破解积案 

吴川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每位群众都知悉夜访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每周领导干部下访前,各个村委会会张贴公告,让需要帮助的群众提前联系村委会做好登记,届时领导干部会直接去到该名群众家里了解情况,或邀请群众到村委会详聊。

吴川市全面开展“平安夜访”行动以来,一个接一个领导小组在星夜中下沉一线,他们走村入户,聚焦群众关切,倾听民意、保障民生,许多涉及农村基建、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的问题得到解决,甚至沉积多年的信访案件也得到破解,赢得群众的称赞。

去年12月6日晚,由吴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荣,吴川市妇联主席陈来珍等组成的夜访小组来到香山社区,根据群众的诉求登记表走进了村民钟伟英的家。    

2006年,为支持居民小组村庄规划建设,钟伟英让出其屋边17平方米土地。经过协商,村里同意以1平方米兑换2平方米的补偿方案(从鱼塘地补)。出于信任,双方并没有在兑换土地面积登记的土地登记簿中签字。后因钟伟英与当时的居民小组长发生矛盾,登记簿登记的34平方米被涂改划掉,好在当时经办的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都对协商方案有印象。后来,村中鱼塘地被统一填平开发为宅基地,时任村干部认为村中投入了成本,就以1500元1平方米的价格补偿17平方米土地,共计2.55万元补偿给钟伟英。钟伟英不服,要求居民小组按照当初承诺的“一赔二”方案执行,并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按原方案补偿34平方米土地,二是折换成货币5.1万元。

时任居民小组干部不同意,只同意补偿2.55万元。然而,当时钟伟英的儿子在未征得钟伟英的同意下,签字领取了2.55万元,表示同意了村中的补偿。为此,钟伟英多次到市、街道等信访部门反映,街道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墩头村民小组干部协调处理。

多年来,尽管博铺街道多次牵头香山社区和墩头居民小组协调解决,但一直因为资金欠缺等原因没有结果。事情反反复复,僵持至今,成为钟伟英心头的一根刺。了解情况后,陈荣一行连夜召集博铺街道、香山社区、墩头村民小组干部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商讨,最终同意了钟伟英提出的诉求,在此前补偿2.55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偿2.6万元。资金通过吴川市委统战部、吴川市妇联、博铺街道等多方共同筹集。

目前,钟伟英已收到了2.6万元新增的补偿款,这件困扰她多年的烦心事终于得到解决。为了感谢夜访小组的有力作为,她还向吴川市博铺街道办事处送上了“平安夜访 为民解忧”的锦旗。

不管是解决棘手的信访积案,还是帮助五保户修补漏水的房屋、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营业执照办理事项,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夜访小组均事无巨细,一一认真接访,积极进行处理。截至目前,吴川平安夜访工作共接访群众897人次、走访群众652人次,受理事项603件,办结365件。其中今年2月份受理事项187件,办结118件。

勇创新

实行“三化夜访” 拓展行业特色服务  

夜访是干部联系群众,拉近干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实效的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平安夜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吴川市勇于创新,坚持把“平安夜访”与全市重点工作相结合,实行“三化夜访”。

即夜访方式人性化,以“接访+走访”的模式,满足不同群众需求;夜访对象全面化,面向农村、市场和基层组织,走访村(社区)干部、村民代表、基层群众、重点信访人员和个体户、企业主等多种对象;夜访内容多元化,把普法宣传、群众期望作为接访走访的主要内容,把群众的“诉求清单”变成夜访干部的“服务清单”,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同时结合创文创卫、乡村振兴等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吴川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夜访工作小组中不仅有政府部门,还有辖区的医院、银行等单位,不同的部门、单位有着不同的优势,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调动起来,拓展“平安夜访”行业特色服务项目,将能更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作为吴川平安夜访工作成员单位,去年以来,吴川市人民医院班子成员深入吴阳镇上郭社区夜访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工作中加强各方沟通联系,聚焦居民诉求,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无缝对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2月20日,为解决上郭社区平安夜访与日常巡逻工作缺乏交通工具的问题,吴川市人民医院捐赠一批平安夜巡车辆。当天下午,吴川市政协副主席、吴川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琪,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东到吴阳镇上郭社区出席捐赠仪式。社区工作人员接过车钥匙后,脸上无不露出喜悦的笑容。

据了解,该院本次一共捐赠5辆平安夜巡车辆,总价值1万多元。当天,社区工作人员骑上崭新的电动巡逻车,警灯闪烁,有序驶离社区广场,正式投入巡逻工作中。

这是吴川市链接资源推动平安夜访顺利开展的创新举措。接下来,吴川市还将积极发挥各部门、单位的资源优势,继续做好社区的乡村振兴、平安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夜访”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特写

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助广湛高铁按期建设

“正如火如荼建设的广湛高铁吴川站需在东埇村征用4个电力基塔的建设用地,征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村民不配合,工作陷入了僵局。”1月17日晚,大山江街道东埇社区居委会办公楼灯火明亮,人声嘈杂,一个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等待着夜访小组解决。

当晚在场的有吴川市委常委、市人民武装部政委杨兴,大山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康华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庞超等领导干部,还有东埇社区“两委”干部、东埇村民代表等20多人,大家齐聚一堂商讨解决征地问题。

据悉,东埇村群众对准备征用的4个地块不配合。而高铁站4个电力基塔作为吴川市的重点项目,如果不能及时开工,势必会影响整个广湛高铁吴川段建设工作的开展。

对此,东埇村民代表表示,此前为了建设吴川市鞋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期已征用了该村土地,但至今协议内的部分条款尚未落实到位。而本次若希望村民支持推进高铁站基塔项目征地工作,就需要着力推进解决该村征地历史遗留问题。

杨兴认真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提出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并与在座的村民代表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对高铁基塔项目建设的意见和诉求。杨兴表示,吴川高铁站基塔建设项目途经东埇村,给东埇村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群众利益无小事,东埇村父老乡亲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支持和配合非常重要。他强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加强与村民代表的沟通,加快研究解决相关争议的问题,务必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确保项目快速稳步推进。

在夜访小组的指导下,大山江街道全体干部走进东埇村上门“问诊把脉”,多次到村中与群众交流、做思想工作,面对面倾听村民意见,广泛发动村干部、党员、代表为群众讲解建设高铁站的重大意义。同时,积极沟通各级相关部门,逐项解决东埇村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马上着手解决,对于尚不能解决的要给出具体的期限或答复。

目前,在各级领导干部的不懈努力以及东埇村民小组、村代表、党员的协同配合下,东埇村高铁站基塔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全部落实,成功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这是吴川有效开展“平安夜访”工作的生动体现,夜访小组充分调动街(镇)、居(村)委力量,凝心聚力、多管齐下,不但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还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了基层防范风险和源头治理能力。

 ■延伸

调动千余个综合网格

精准解决“急难愁盼”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3年,吴川将乘势而上,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克服夜访资金不足、夜访干部交通出行困难等阻碍,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夜访工作,持续推动平安夜访工作走深走实,星夜中为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

加大后续处理力度。吴川将聚焦当前“调度派”事项和历史信访案件化解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调度派”工作方式流程,加强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引导行业调委会、诉前调解工作室等机构共同参与“平安夜访”疑难事项的后续处理和历史积案的攻坚克难,构建“平安夜访”联动化解体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强化综合网格功能。进一步推进“平安夜访”与综合网格管理接轨,发挥全市1055个综合网格“探头”感知作用,在一村(居)一辅警基础上延伸信息触角、贴近服务距离,并计划配备“一网格一平安前哨员”,统筹网格内治安管理、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同时,广泛发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夜访工作中来,打造精细化基层社会治理网格。

加强重点工作融合。围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促民生”,坚持把“平安夜访”与全市重点工作结合,进一步发挥宣传、医疗、教育、民政等行业部门职能优势,拓展“平安夜访”行业特色服务项目,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夜访工作实效,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向优而行、提质增效。

加大监督考评力度。成立“平安夜访”工作专项督导组,对夜访干部到位、事项处理进度等情况进行督导抽查,设立村(居)“平安夜访”意见箱,收集群众诉求、意见,直面问题短板,进一步提升“平安夜访”业务能力。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麦思容

【通讯员】李玉婷 许桂玲 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