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区
地处石岐老城区中心地带
保留着众多特色历史建筑群
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3月,三角梅正处于盛放期,位于民族社区亭子下大街处的三角梅身着一袭艳丽花裙闪亮登场,犹如一道“花瀑”,倾情演绎着“花样”的浪漫。
当微风掠过,紫红色的三角梅摇曳生姿,在湛蓝天空与洁白云朵的映衬下,一幅浪漫绝美的春日画卷徐徐展开,成为旧城区街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盛开的花簇吸引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小区内的老人们惬意地坐着聊着,见证着这棵树的成长,感慨这满树繁花让小区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
让我们置身于浪漫三角梅花海
近距离与花儿亲密约会
感受怦然心动的美好吧
中山,一座文化之城,历史悠久,文脉昌盛,而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更是装载着中山从古至今的文化记忆。来到民族社区,我们绝不能错过的景点便是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9月28日,新馆于2022年5月正式启用,总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已成为中山的一个文化地标。当下,百花齐放共争春,博物馆里更是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博物馆里穿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春色满园,还能感知悠久璀璨的香山文化。馆区内有市文物保护单位——侨立中山公医院旧址和市不可移动文物——中共中山县委一三九招待所旧址、郑藻如旧居,整体采用园林式布局,新旧建筑与园林和谐共存,融为一体。
▲侨立中山公医院旧址
▲中共中山县委一三九招待所旧址
▲郑藻如旧居
古朴的建筑,见证漫长的岁月,古老的过往,给内心带来独特的闲适。
踏出博物馆,漫步在周边的老街古巷,感受骑楼、趟栊门、民国建筑群那老时光的气息,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百逛不厌。石岐旧街多以巷、里、坊命名,比如:鱼粥巷、弓箭巷、永安里、从善坊等。民族社区辖区里拥有深厚的老街文化,藏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老大屋。
其中,位于市博物馆后的建筑群——永安里,是石岐最有名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永安里民居于2009年12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挂牌为“中山市历史建筑”,于2012年1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房子的周围有一圈围墙,牌坊上大书“永安里”三字,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走进院子,4幢8户民初建造的独户式别墅分两排矗立,均坐西北向东南,建筑之间由小巷隔开。每栋楼房分两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砖混结构,浅青色砖墙、混凝土楼板,凸阳台、巴洛克式外观,中式为主,由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三件头”组成的大门具有典型的广府风格,保留着当时的记忆。
沿着民生路,来到温润隽秀的百年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从善坊位于铁城的南关,民生路以西,民权路以北,总占地面积约25亩,由22栋民国老建筑形成一坊三巷的空间格局,分别是从善坊、共和巷、观音巷和郭家巷。
一踏进从善坊,主道宽且笔直,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小洋楼建筑连排地矗立在巷道两旁,它们的艺术造型往往是把古希腊、古罗马、哥特、文艺复兴等建筑形式的各种局部式样摘取下来,结合本土的传统建筑特点,拼凑组合在一个建筑物上,形成“集仿”的建筑特征,所以细看从善坊的每一幢传统民居,都各有不同的细节。
民族社区党委将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战场,构建“社区大党委—党建共建单位—临时党支部—多元红色主体”的党组织轴心联动体系,全力推动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民族社区里容纳着很多老字号,如众生堂、钊钊美食、兴兴凉茶、源记面店等,吃的不仅是一份味道,更是一份情怀。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来到老城区寻找富有文化气息的消费场景,近年,各类网红餐饮店纷纷进驻,历史建筑融入了潮流元素,为老城增添新活力。
美食推荐
01
山之德
山之德拉面入驻民生路,这家宝藏拉面店不仅是利休2.0,人流量也是2.0,中午11点不到,已经排上了长龙,为了吃上一碗面,有时候可能排上近2小时,这种自带口碑流量的餐饮,出品自然差不了。
02
WWW LOUNGE+文
隐匿于老街的这家餐厅非常吸睛,大面落地窗,暖色装修风,氛围感十足,出片率高,在一众的极简风里脱颖而出,算是旧楼改造中的成功范例。
03
顶呱呱小食店
这家隐藏在闹市中的小食店位于西华社中巷,装修简单,性价比高。店里的石岐乳鸽焦脆香口,肉汁丰富,肉质细腻,卤香浓郁,让人忍不住舔指回味。
04
FLAT WHITE咖啡店
阳光暖暖、微风习习的春日午后,嗅着浓郁的香气,品一杯香醇的咖啡,似乎是最舒适慵懒的选择。这家咖啡店隐藏在岐海九曲文化城的巷子里,来这里打卡,首选是它们家的柠檬苏打冰美式,逛了一整天的你,恰巧需要这样一杯解渴又提神的咖啡。
05
惠赞老饼家
吃饱喝足,我们不妨为亲朋好友们捎上几盒中山特产吧!在亭子下大街里,隐藏着一间百年老字号,惠赞老饼家,创立于1911年,以生产中山特产杏仁饼、淋糖饼、月饼、中式糖果食品为主。走进小店,就闻到空气里飘散着一股淡淡的绿豆香味,货架上陈列着各种各样口味的杏仁饼,既有传统的原味、杏仁、菊花,也有新兴的芝麻、蟹黄和芝士。
欢迎您
走进石岐
探寻石岐文化
寻觅“老城记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