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小姐姐穿越到千年前会是怎么样的?
花海长廊春意暖,人面桃花相映红。三八妇女节到来前夕,横琴科学城项目组织建设一线女工友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春游旅拍。
小姐姐们摘下安全帽,盘起发髻,褪去沾满汗水和尘土的工服,变身古装剧的翩翩侠女,走进横琴花海长廊,共赏春暖花开。
她们中有“00后”,有转业女兵,也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干得了工地上的粗活,却很少有时间打扮自己。
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是建设者们辛苦付出的见证,她们把青春献给这座城市,是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姐姐,她们永远最美。
让我们通过照片,见证这场时空旅行。
(戳视频看“工地姐姐”穿越↑)
汉服or工服?横琴“工地姐姐”的穿越人生
梁洪珍 混凝土工 22岁
点击下方图片,看她的“穿越人生”▽▽▽
梁洪珍是正宗“00后”,别看年龄小、身板瘦,但力气活干起来一点不含糊。在工地,她负责往混凝土里铲沙,每天可以铲四五十方。
虽然被晒得黝黑,但挡不住她开朗爱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平时穿惯了荧光衣,第一次穿上汉服,白衣翩跹,是她喜欢的侠女模样。
对于22岁的她来说,未来才刚刚开始。她希望多学些手艺,给孩子多挣奶粉钱,全家一起看更大的世界。
陈西利 钢筋工 36岁
点击下方图片,看她的“穿越人生”▽▽▽
陈西利所在的横琴科学城(二期)正处于建设攻坚阶段,她负责的钢筋加工棚,平均每天可产出200吨钢筋,最多的时候能有500吨。
陈西利行事风风火火,即使是拍摄,也不曾停下手中的活。作为一名退伍女武警,她可以一口气做180个俯卧撑,曾经历过缉毒的生死交锋,吃苦和要强刻在骨子里。转业后,她主动放弃了外人眼中“体面清闲”的福利院工作,和家人一起外出闯荡干工程。
常年晒痕和皱纹遮不住这位川妹子原本清丽的面孔,她很自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女人,永远都是最美的。”
肖银花 普工 39岁
点击下方图片,看她的“穿越人生”▽▽▽
肖银花是一名普工,她所在的横琴科学城(一期)已经进入外架拆除和内部装修阶段,她平时负责帮忙清理建筑垃圾和杂物,保证作业面整洁安全。从销售转行到工地,她适应很快,除了有些晒,她觉得和干家务差不多。力气活辛苦却踏实,她很知足。
如今,学铁路维修的儿子也进入实习阶段,成为预备工程人,她想更努力一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一家人脚踏实地,日子能越过越好。
廖爱林 架子工 37岁
点击下方图片,看她的“穿越人生”▽▽▽
廖爱林在项目上的主要工作是拴安全网、拆钢钯片,吊材料。尽管收入可观,但工地上女架子工并不多,因为工作累、风险高。
湖北女人性格大大咧咧,身高近一米七的她,日常在工地上习惯套着二手迷彩服和草绿色行军鞋,男人能干的粗活,她也能干:6米的钢管重达几十斤,她徒手搬运;31层的外架离地面一百多米,她如履平地。她佩服丈夫精瘦却能搬得动两倍重的架子,夫妻俩吃苦耐劳,靠两双手撑起四口之家。
常年跑工地,她习惯了辛苦,却习惯不了对孩子的想念。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钱后回湖北陪孩子。
“为了更好的生活,苦点累点也值得!”
孙燕 塔吊指挥员 39岁
点击下方图片,看她的“穿越人生”▽▽▽
塔吊指挥又叫司索工,是工地上女孩最多的工种之一。孙艳来珠海已经15年,年轻时进过厂,做过废品回收,几乎什么活都干过,两年前和丈夫一起进项目后,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成为一名专业塔吊指挥。
都说指挥是塔司的眼睛,平时,孙燕的工作需要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材料卸载等,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
孙燕心细、责任心强,尽管一整天站在地面,衣服常常湿了干、干了湿,但能做一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陪伴在家人身边,她感到很知足。未来,她想继续考证,做一名塔吊司机。
互动|为了不起的横琴”工地姐姐“点赞!(可多选) 梁洪珍 陈西利 肖银花 廖爱林 孙燕 提交
【记者】黄天儒
【摄影/视频】关铭荣
【海报】刘梓欣
【制作】文秋仪
【通讯员】曹丹龄 马铭泽
【统筹】梁涵
【策划】肖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