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辖区内有21条新建道路因未移交但现状开通、已开通但标识标线不清晰等原因,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了居民们的‘天然停车场’和‘垃圾收容站’。”
接到区人大代表反映的这条线索后,龙华区检察院高度重视,立刻派出办案组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随即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公益诉讼工作。
线索摸排
了解道路交通问题
民治辖区地处龙华、南山、福田、罗湖、龙岗五区交汇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在龙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民治辖区交通也同时存在着道路规划复杂、新规划道路多、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月中旬,龙华区检察院联合民治街道人大工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前往向荣路、临龙路、中华路等问题道路进行调研。
经现场调查发现,部分路段处于未开通状态,而开通路段两侧确有不少私家车、僵尸车等车辆违规停放;部分路段还停有“小金刚”等工程车辆,带来了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得知还存在道路管理滞后、标识标线不清致使执法困难等问题。
△工程车辆扎堆停放
△双向四车道变单车道、人车混行
△道路两侧及人行道被占用
有代表表示,经多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问题道路的管理,虽很大程度地改善了问题道路的整体环境,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少路段出现违停乱停“回潮”现象。
龙华区检察院针对线索进行研判分析,于2月中旬受理此类案件并开展专项立案调查。
博采众议
找准职能发力点
2月下旬,民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彭东红率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13人来到龙华区检察院,就道路交通问题进行座谈交流。龙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姚文斌,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仕东参加座谈。
“民治街道21条道路存在的问题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建议在后续整治中探索形成完整、可行的道路监督管理准则,以民治辖区道路为例,推动全区问题道路有效解决。”
“21条道路问题使人民群众利益受损,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1+N作用,联合检察机关的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
“可以明确各方职能部门移交准则, 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容缺移交、容缺管理。”
“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方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督敦促职能部门积极履职。”
……
与会代表委员就民治街道21条新建道路的交通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合力整改
依法治理显成效
日前,龙华区检察院与龙华交警大队就民治街道21条新建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座谈。龙华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仕东,龙华交警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郭阳参加会议。
张仕东副检察长首先说明了民治街道21条新建但未移交道路违停、拥堵线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案。
郭阳大队长表示,只有道路交通设施、标志标线完善,交警才能完成执法,同时介绍了针对违停的执法量和部分道路存在的执法困境,并表明龙华交警将全力履职,持续依法加大违停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行车、停车秩序。
会后,龙华区检察院再次会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区交通管理局、建筑工务署、交警等职能部门,对民治街道21条新建道路中的6条道路进行走访调查。经现场沟通,与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初步整改方案,督促依法履职。
截至目前,部分问题路段的违停车辆已被交警部门劝离,剩下的车辆也已依规做出相应处罚措施。道路两侧较之前情况获得极大改善,道路通勤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交通出行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龙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龙华区检察院将切实履行好检察机关“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聚焦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之事,立足“小案子”,关注“大民生”,以优质高效的检察履职,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来源:龙华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