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微信号:nanduent
原文首发于2月23日出版的
《南都娱乐》杂志2023年第3、4期
复盘八集“红黑榜”,观众们期待怎样的中国动画?
在春节档刷新票房纪录前,在《狂飙》刷屏全网前,有一部作品,在2023年刚来临之际便被网友们率先“封神”——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截至目前,《中国奇谭》在B站上的总播放量已突破2亿,追番人数近550万。
“上美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才是中国动画该有的样子!”在前两集《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播出后,《中国奇谭》迎来了“开门红”的口碑,豆瓣评分冲上9.6。前者刻画了《西游记》故事中一个不知名“小猪妖”,其卑微心酸但仍然心向光明的“打工生活”引发广大年轻观众深深共情;后者故事改编自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散文《阳羡书生》,用无声字幕加水墨画面讲述了货郎上山迷路的奇遇,充满无限想象和解读空间。
然而关于《中国奇谭》的讨论度与赞美声却有些“高开低走”的势头。尤其是第六集《飞鸟与鱼》播出后,日漫系的画风与略显生硬的感情线,让观众们的反馈一路“暴跌”。随后的《小卖部》与《玉兔》也分别因为配音不贴人物、剧情内核陈旧等问题受到吐槽。截止发稿前,《中国奇谭》的豆瓣评分下滑至9.0。
八集动画短片,故事题材、创作手法风格迥异,传播效果也截然不同,甚至出现较为两极化的口碑。通过复盘《中国奇谭》的“红黑榜”,我们或许能窥见观众心中期待的“中国动画”应当具备哪些特性与内涵。
采写_本刊记者 朱雯怡
宜虚,不宜实?
在八集动画短片中,讨论度最高的无疑是第二集《鹅鹅鹅》,这也是许多网友心中的“封神”之作。全片没有台词,只通过字幕与画面来叙述故事:一名货郎送两只鹅途中迷路,偶遇狐狸公子,狐狸公子请货郎喝酒,后从嘴中吐出其心上人兔妖。狐狸公子睡去后,兔妖又吐出野猪妖,野猪妖再吐出鹅妖,鹅妖让货郎动了心,说想随他去山外。在货郎犹豫时,一切又被狐狸公子吞入口中。
这个嵌套结构的小短片,从画风到剧情都有着大量的留白,却具有出“四两拨千斤”的长尾效应。鹅、货郎、妖,究竟意指何物?在微博、知乎、豆瓣小组、B站,许多网友和博主都从各种细节里抽丝剥茧解读故事。大部分人看到了的是在复杂人性与贪婪欲望的影响下,初心与纯粹的逐渐丧失。
导演胡睿在知乎上分享到,想通过货郎最后的抉择来体现普通人生活中的犹犹豫豫、患得患失,让这个本在主讲“人心多变”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让今天的观众有所体会。他还透露,原本是想将这个故事改成“有更多外在动作的三幕式结构”,但觉得“这样破坏了中国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蕴”因此放弃了。
事实证明,胡睿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奇谭》的观众们显然“爱虚而非实”,像《鹅鹅鹅》与《小满》这样含蓄却具有丰富意蕴的、充满留白与想象空间的作品才更符合大家的审美趣味。但更为主流的、过于“实感”的叙事,反而会显得“格格不入”,尤其忌讳的是直抒胸臆的突兀抒情。
比如《飞鸟与鱼》中一大段台词:“吻上你的一瞬间,我们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见证了宇宙的爆炸和泯灭,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我读懂了你,你探索了我,我们融为一体,彼此拥有又彼此失去。”这段略显矫情的“青春疼痛文学”式台词,让弹幕直呼尴尬和荒谬。
宜古,不宜今?
复盘《中国奇谭》全片,观众对中国动画的“爱古不爱今”可以从两个层面得到体现。
第一是题材内容上,《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这类根据发生于古代的志怪故事等改编而来的内容会更受欢迎,此外《小满》《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这样追忆童年、具有怀旧感的作品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情。但《飞鸟与鱼》《玉兔》这样带有科幻色彩的现代、未来题材,则给人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第二个层面是动画的创作技法上,传统的手绘水墨风、剪纸动画、定格动画的口碑相比于三维CG略胜一筹。有豆瓣网友在评论中写道:“就这么画,别被无脑3d内卷影响了,你是国家队,要有骨气!”似乎在许多观众看来,二维比三维更能体现“中国动画”的风味特色。
比如《小妖怪的夏天》,水墨融合光影的画风舒适清新;《鹅鹅鹅》中的黑白红水墨色彩对比鲜明,诡异而具有张力;《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更是用标准的“语文教材插图式手绘画风”让网友们倍感亲切,直呼“语文书成精了!”
在这一点上,陈廖宇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中国奇谭》的八集动画里,包括了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 CG、三渲二的现代技术。其在组建团队时的核心诉求是“多元”。他强调,中国动画应当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利用今天的技术条件去探索创新。
宜改编,不宜原创?
早在《中国奇谭》第三集《林林》播出后,一些网友们就难掩失落,认为这一集的水准比不上前两集的“封神”之作。
由此,也衍生出对中国动画原创性的思考。因为巧合的是,前两集《小妖怪的夏天》与《鹅鹅鹅》都有原著故事(《西游记》和《阳羡书生》)作为基底,而《林林》则是制作团队纯原创的一个关于“狼孩身份认同”的故事。再结合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环境,《哪吒》等出圈爆款作品都是IP改编而来,这难道意味着中国动画真的宜改编,不宜原创?
但其实细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的偏颇之处。就拿《中国奇谭》来说,第六集《飞鸟与鱼》与第八集《玉兔》也分别融合了田螺姑娘与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元素,但观众们仍然对这两个故事并不买账。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要想打动观众,还是得看内容本身是否具有过硬的质量。
无论是虚或实、古或今,原创还是改编,“中国动画”都不应该被任何刻板印象限制住创作的手脚。复盘《中国奇谭》的“红黑榜”,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下的观众对中国动画的审美趣味,它需要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无限的留白与想象。而如何将具有科幻感的现代及未来题材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内涵结合,是当下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如果你想合作——
新媒体商业合作
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微信号:ZDGYing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