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领军企业是战略科技力量的生力军。2月21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黄埔区,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多家企业以科技创新锻造“硬核”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月,广西一名21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在基因治疗技术帮助下摆脱输血依赖,真正地开始自己的人生。基因治疗是许多遗传病、罕见病患者的一道曙光,但昂贵的药价也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将“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作为企业的使命,以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为抓手,推动AAV病毒载体产能和质量的“双提升”。公司总经理张超介绍:“AAV是全球最贵的药物之一,规模化生产是它的一个瓶颈。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的产量比同行高出10倍。这些年来我们所开展的技术开发,无论是提高产量还是提高递送载体的递送效率,都是围绕着降低生产成本和用药量进行的,为的就是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
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AAV病毒载体的企业不到20家,派真生物就是其中之一。企业从最初两个人购买二手设备起家,到现在建成全亚洲最大的AAV病毒载体生产基地并服务全球客户,在张超看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正是科技创新,“我们一直深耕这个领域,在技术上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国际领先。2018年到2022年我们的营收翻了30倍。接下来,派真生物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吸引更多国外优秀人才回广州总部工作,为区域基因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同样以科技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的还有另一家扎根黄埔区的“硬核”科技企业,那就是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创办6年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4000万元,开发出低成本、环保、自动化、宏量制备的工艺,完成了吨级产能验证,实现了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这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项可以大规模量产纳米三维石墨烯材料的技术。
墨羲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剑豪博士介绍,这一新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助推多个行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他举例说:"材料是基础,有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的产品。以锂电行业为例,如果要把锂电负极的性能提升到一定程度,目前只有我们研发生产的材料能够胜任。在一个头部厂商的测试中,运用该材料的锂电池性能提高了三倍。"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在广东布局的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着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田宏表示,大湾区国创中心按照“1+9+N”体系布局建设,创建“核心总部—王牌军—独立团”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集团军体系”。“1”是指“核心总部”,采取“登记类事业单位+公司+基金”的运行模式,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9”是指“王牌军”,独立运作,由总部通过品牌赋能、政策覆盖、创新网络、股权投资等纽带,融入大湾区国创中心的创新体系;“N”是指“独立团”,通过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存量优秀创新资源,支持一批兼具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功能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努力打造建成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田宏表示,今年大湾区国创中心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相关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分中心建设,“以关键性技术为核心,打造国家技术新体系战略节点‘四梁八柱’,将更多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产品。加强与港澳优质创新资源的合作,加大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好中心重要支撑载体作用,为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贡献国创力量。”
来 源 : 广东新闻广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