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3月的第一天,你对新的一个月有什么憧憬和目标呢?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陈欣琪老师就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更有收获!
3月1日下午,陈老师就《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主题开展了校内公开课,本节公开课是复习课型,科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听、评课。
来到初三,如何学好“道法”学科是很多学生关心的问题。陈老师在备课时常常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把所思所想践行到课堂当中。
【巧妙记忆】
“文科”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大量的背诵”。无可厚非,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有效输出的基础,记、背是学好“道法”学科最基础的能力。如何能轻松的记忆?陈老师有妙招!
1、关键信息逻辑记忆法。如“怎样正确理解劳动权?”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权是一种“权利!”→那是否是一种“义务?”→劳动让人们得以“生存”和获得“报酬”。从4个关键词通过特定逻辑进行记忆。
2、归并记忆法。如“青少年怎样养成劳动习惯?”陈老师归纳了“两观念+三实践”的口诀。“两观念”指树立价值观+劳动观,“三实践”指在学校、家庭、社会进行劳动实践。
3、思维导图记忆法。这种方法适合在复习课或新课结束时的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该主题的整体脉络和逻辑关系,可让学生在导图的每个分支上写出关键词。
【有效输出】
有些孩子常有一些疑问“我已经很勤奋背书了,为什么总是和答案相距甚远?”背记只是基础,但并非全部!每一次答案的生成与输出,在脑海里都要经过几层的思考:
读题,圈画有用信息→定位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审设问,确定题型方向→根据答题思路结合材料综合作答。
例如陈老师让学生课堂巩固了一道2022年关于“创新”的广东中考题,引导学生从答题思路逐步思考:
从材料得出什么结论:概括现象+本质
为什么需掌握创新主动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概括现状+现实意义
中学生如何做:意识+行动
大部分初三的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答题思路,但得分仍然不高,探其究竟,便是机械性的套用答题思路,没有紧扣“材料”!不注意表述细节!
陈老师这节课侧重引导学生紧扣材料和表述上的严谨,如第①问的概括现象应从“航天、深海、民生应用”几个材料提及的内容进行概括,而不能仅笼统表述“创新取得成就”。
第②问“为什么”题型中的事实依据应概括材料提及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而并非通盘写出“创新”的所有问题现状。而现实意义也应紧扣“摆脱受制于人”而实现的科技自立自强,再到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层层递进的意义。
第③问的“怎么做”,学生最常机械性套用“套路”,而直接忽视材料本身。陈老师课上逐步引导学生从审设问的“立足国家和个人发展”、审题目和材料一的“立志创新”、审材料二的“融入世界”等信息点,结合材料一一对应写出做法。
“巧妙记忆+有效输出”,你学会了吗?快来实践吧!下一次,我们再来分享学习“道法”学科的其他小妙招!
撰稿人:陈欣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