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艺》专栏 | 遇见李花,从此天涯不相忘

广东乡村
+订阅

《乡村文艺》栏目持续征稿中!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助力广东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东乡村振兴精神风貌,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乡村文艺》专栏,面向广大“三农”朋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各行业关注乡村振兴的文艺爱好者、专业人士和各级乡村振兴工作者征集作品稿件。

征稿需求说明

一、作品以反映广东乡村振兴为主题,类型包括美术(各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诗词歌赋、微型小说、散文、舞蹈、音乐、歌曲、微电影、短视频等文学艺术作品。

二、作品以图片、视频和文稿形式投稿。需提供高清照片(原图),视频作品投稿格式为mp4,文字稿件以word文档投稿。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创作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创作背景。

三、投稿作品内容除公开发表的有关乡村振兴的金句、名言、讲话和诗词歌赋外,其它作品需以体现广东特色、展现广东风貌为主。提倡原创。

四、作品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采用发布。将通过阅读量统计各类作品的排名,每月公布。年底对积极投稿的个人和单位或地市县(区)进行表扬。此栏目投稿不作硬性规定。

五、投稿作品请发到邮箱:gdfpxw@163.com,或上传至广东乡村振兴宣传微信群。

联系人:

胡   海 电话:020-37289079;

欧文恒 电话:020-37289044。

遇见李花,从此天涯不相忘

张小玲

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双华

春风如剪

剪出天蓝日丽,云淡风轻

剪出锦衣玉带、满树繁华

仿佛一夜间起了大雾

又像突然下了场大雪

从山上蔓延山下

洁白的李花环绕整个村庄

美轮美奂,如诗如画

蝴蝶飞过,蜜蜂徐来

略带清香的微风穿梭林中

无数的游客欣喜地欢笑

拍照、绘画、留下最美的瞬间

身穿汉服的女子,此刻

自豪地站在李花树下

飘飞的花瓣,轻得像羽毛

落在她的肩上、指尖

她刚刚与枝头的雪

作了一次深情的告白

“你的美,要世人皆知”

万人来赏的李花节,听见了吗

这是我对你的承诺,给你

一个属于你的节日

遇见李花

从此天涯不相忘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于2023年2月,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踌躇满志。2020年我到梅州五华县双华镇任党委书记时,正是疫情笼罩的寒冬,大家的心情都略显压抑。2021年春天,我下乡到了华东村的时候,发现几千亩的洁白的李花开得漫山遍野,那种壮观的美,一下子把我震撼到了,心情马上豁朗开来。当时我们镇上主推五村联动种植板栗,七村联动种植三华李,所以前一两年扩种了不少板栗树和李树。当时我心里就迸发出想要搞个李花节,让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想法。为使游客来了有舒心的环境,我开始鼓励干部一边增种三华李,一边扩宽道路,清理河道,为李花节的开办做准备。然而,大疫却持续了3年。

由于疫情,李果销售也受到了重创。2021年,硬枝李果收购价跌至最低0.35元,数百亩李果烂在树上,让我心痛不已,百姓内心的痛更是难于言喻。2022年,我再次谋划李花节,疫情却依旧,无法进行。李果价格虽提升至五六角,但百姓的信心还是得不到提振,甚至有些农户产生了砍树的想法和行为。我积极寻求果脯加工企业,但因疫情影响,企业家虽有意向却终无下文。

2023年,我们终于等到疫情远去,春暖花开。2月11日,一场以“相约有李,邂逅花间”为主题,文明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万人盛会在华东村、公平村如期举行。我实现了我的诺言,为双华的万亩李花搞一个属于它的节日。此次为期10天的盛会,吸引了珠三角地区及附近市县的数万游客,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家乐、饭店的经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一场李花节,双华镇人民增收超百万元。农户欣喜地听到游客的约定:“李果节,一定要给我留棵树采摘哦!”李花节后,勤劳的农民又开始有了信心。他们增种了一些改良品种,期待着果熟时节的到来。

——张小玲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   海

来源:梅州五华双华镇委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