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自古被称为“春菜第一美食”。俗话说,“正月葱,二月韭”,每年农历二三月,便到了吃韭菜的黄金时节。3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石滩镇新山吓村韭菜种植基地,看到一垄垄韭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割韭菜、摘枯叶、墩齐、打捆、装框,欢声笑语在基地荡漾。
“我们村种植韭菜有30、40年历史了,由于韭菜种苗质量好,村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种植出来的韭菜品质优,具有浓郁的香味。”新山吓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姚寿良说道,30多年的种植经验,已使新山吓韭菜形成了一次播种、露地养根、四季有收、多年收益的生产方式。目前,全村韭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每亩地一年能收割4茬,年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每年能为农户增加约1万元收入。
据悉,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南方不少地区可常年种植。虽然市面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但相对于夏秋时节,早春新长出来的韭菜清香鲜嫩,味道最佳、品质最好,所以素来有“韭菜春食则香”的说法。早春的气温“乍暖还寒”,韭菜性温,可以温阳散寒,适当食用可促进阳气生发,尤其适合平日手脚冰凉的人。中医上有“青色入肝经”的说法,适当吃些韭菜有助于疏调肝气,其特有的香气能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此外,韭菜还有健胃通便、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力、明目护眼等功效。
“村委干部平时会向熟识的菜商推荐、宣传村里的韭菜,吸引了不少客商上门收购韭菜,这样不仅为农户打开销路,利润也会高一些。”姚寿良表示,由于韭菜方便管理,四季畅销,村民既能上班养家,又不耽误种地,所以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种植韭菜。
据了解,石滩镇新山吓村韭菜特色产业吸引了清远等外地农户到新山吓村租地种植,充分发挥了新山吓村地势平缓、水土肥沃等优势,实现农村资源提质增效,让农户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增收致富道路,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郭莉津 熊伟鹏文/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