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装筐、运输、上车……3月1日,在湛江广前农场的近400亩土地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颗颗金黄的马铃薯“浮”出地面,去年11月份播下的种子此刻硕果累累。
这里便是广东农垦集团与一亩田集团合作建设的首个马铃薯数字化示范基地。在基地丰收开采暨发车仪式上,首车约35吨的马铃薯正式发车。
此前,来自湖北的采购商尹老板在经过实地考察及产销市场调研后,直接以现金订购的方式,将近400亩马铃薯全部承包下来。
“我们常年做马铃薯生意,在武汉及附近多地都有档口,也有不少商超渠道。”尹老板介绍,他前期调研了多个产地,广东这片基地的品质比较好。“从现在行情看,盈利空间还是很大的。”
好品质来源于从育种到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选种方面,示范基地与内蒙古的土豆育种源头厂家合作,结合马铃薯行情大数据研判,选用沃土5号品种为主。整个种植过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对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地气候、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生长情况,什么时候施肥、施用什么元素多少量的肥料,乃至病虫害管理、除草、灌溉、收获等生产过程都有科学信息的支撑,为马铃薯的增产保收构筑起“数字屏障”。
“从实验情况来看,整个基地的产品商品率达到了97%,价格也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复制此成功经验,力争实现3000亩数字化示范基地规模,带动更多新农人增收致富。”一亩田基地负责人魏强说。
据介绍,该基地项目建设是以北薯南种形式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探索,借助湛江独特的气候条件,利用整片冬闲休耕的地块,错开了北方大量马铃薯的上市时间,以“时间差”获得市场空间及价格优势。
【记者】陈薇
【通讯员】欧连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