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启动“竞跑百千万 迈‘汕’高质量”主题宣传活动

南方日报 南方+

3月1日上午,“竞跑百千万 迈‘汕’高质量”汕头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贯彻落实省及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奋进新征程、实干开新局的浓烈氛围,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活动为媒体代表授旗,接下来,省市媒体采访团将奔赴一线,记录汕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活动以“强国复兴有我,一起争‘汕’游”的主题分享拉开帷幕。来自粤海水务客服中心副经理李俊黛、汕头纺织协会成员代表吴维健、广东宏腾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汕头市潮阳区侨联名誉主席陈孟楷、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监郑鹤立等不同行业的五位代表紧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分享奋进新征程上的奋斗故事。

“用创新的服务标准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供水服务,为我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速壮大‘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宜业宜居水平贡献粤海力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营模式,带动玩具产业与其它产业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聚焦纺织服装和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侨为桥打响潮汕美食品牌等重点工作,谈体会、提建议、说心得,以各自行业与岗位上的奋斗故事,描绘汕头高质量发展一线的生动场景。

活动向媒体代表授旗,启动3个主题宣传活动。彭深 摄

活动向媒体代表授旗,启动3个主题宣传活动。彭深 摄

在激扬的旋律中,与会领导为媒体代表授旗,同步启动汕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调研、高质量发展“三个一百”全媒体主题采风、“数字看万村 e起向汕”网络宣传等3个主题宣传活动。据介绍,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运用访谈、蹲点等多种方式和新媒体手段,充分展现一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景,打造更多接地气、有深度、高品质的新闻作品,做深做实做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通过发动全市各媒体阵地的力量资源,深入挖掘、真实记录全市上下竞跑加速,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向’汕‘精神风貌,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拼搏奋斗,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信心和动力。”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东华表示,接下来,省市媒体采访团将参与到主题宣传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类传播平台和资源力量,组建精干采编团队,综合运用评论、特写、现场连线、记者手记、调查报道等多种形式,刊发一系列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重点报道,齐声奏响汕头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汕头融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锐辉表示,汕头融媒集团将担负起宣传文化工作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基层,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用小切口呈现大图景,用小变化记录大时代,充分整合媒体资源,讲好高质量发展故事,创作一批精品力作,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擂鼓助威,提供强大舆论支撑。

此次活动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委网信办主办,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汕头记者站、广东广播电视台汕头记者站、汕头融媒集团承办。其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将发起汕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调研、“数字看万村 e起向汕”网络宣传等主题活动,聚焦汕头重要发展战略,深入到广袤城乡调研采访、问策问计,展开一场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想大激荡、一系列声势磅礴的主题报道、一次强劲的主旋律传播,力求站在汕头看特区、站在汕头看广东,讲好汕头故事。

启动仪式结束后,省市媒体采访团即到汕头粤海水务开展首场主题采访活动,投身汕头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用“笔墨”和“镜头”,为汕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特区摇旗呐喊。

▎行业代表眼中的高质量发展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春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擂鼓催征。新征程的浩荡春风里,一幅幅春耕农忙、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汕头大地徐徐展开,一幕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奋进画面已在各行各业生动上演。在玩具创意、纺织服装的特色产业里,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里,在以“侨”为桥的积极探索里……我们都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身处其中的各行业代表,又如何看待高质量发展呢?一起来看看。

粤海水务客服中心副经理李俊黛

一条热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受访者供图

“16年,近20万次受理话务,100%的投诉处理及时率”……在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952525供水服务热线负责人李俊黛眼里,这组数字便是她在自身岗位上高质量发展实践的生动注脚。

李俊黛所负责的供水服务热线,是省内继广州自来水热线之后开通的第二条供水热线。16年来,热线已成为水务对外服务平台,切实发挥了水务热线的“连心桥”和“稳压器”作用。在她看来,用最热情的态度、最简明的话语、最清晰的指引,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诉求,就是她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最动人的乐章。

李俊黛说,她把别人认为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热线服务工作当作一个个新的挑战,享受着一次次帮客户解决难题后的喜悦,优质高效地完成“接线—分析—解答—转办—回访”的业务闭环,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

这样的为民服务初心,映射的正是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着力提升群众获得用水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持续优化汕头营商环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底色:5年累计投入超过16亿元用于市政供水设施建设,惠及用水人口超过130万;开全国之先打造了汕头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连续两年被列为汕头市“十大民生实事”;不断优化便民措施,开展多轮“获得用水”改革,年均为用水对象减负达到1500万元以上;推动中心城区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纳入统建统管,享受同城同价服务,致力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上,更体现在微观的民生服务质效上。一条服务热线是一面镜子,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李俊黛表示,她和她的同事们用创新的服务标准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的供水服务,为汕头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速壮大“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宜业宜居水平贡献粤海力量。

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维健

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化发展

受访者供图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中的两大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汕头规模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支柱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朝着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和整合能力,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品牌效应——广东世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维健对此深有感触。

吴维健曾在美国研读硕士,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的飞速变化。自那时起,他就产生了“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行业不断发展”的观念。当他回到家乡,从父亲那里接手纺织企业后,吴维健意识到家乡的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基础雄厚,却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强的短板。

为此,吴维健着力推动纺织服装传统渠道的合作模式创新,推动工厂迈向现代化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聚焦纺织服装企业新渠道新业务的发展。现如今,广东世泰拥有智能缝纫车间,具备服装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一件衣服从布料选择到成衣包装的全过程纳入智能化管理,一条服装生产线日均产量超2万件。同时,广东世泰也在不断加深和汕头当地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深入原材料的研发、协同产业链高效配合,开发独具特色又能高效供应的产品路线。

吴维健表示,纺织服装企业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近几年的直播电商、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都对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如何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个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我眼里,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吴维健认为,近些年的市场变化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品牌、渠道、供应实现全方位提升,“企业需要精准洞察市场需求、打造消费者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品牌理念,提升对渠道需求和渠道运营的理解,提升生产供应的效率,才能真正做出消费者想要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拥有竞争优势的价格。”

吴维健说,汕头具备纺织、染整、成衣各方面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得益于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的成立,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变成“抱团发展”,上下游互相整合,迸发出潮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助力汕头纺织服装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同时,他提到,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强力引导和支持,在软件、信息、硬件升级方面得到了前沿扶持;去年举办的汕头纺织服装博览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行业流量,今年的服博会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这些都是纺织服装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广东宏腾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

数字化手段赋能玩具产业

受访者供图

玩具创意产业是汕头市最有特色、最具优势的两个产业之一,在全省区域竞争优势明显,是汕头市全力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版块之一。经过多年的雄厚积淀和不断创新,汕头玩具蓬勃发展,成长为中国工艺玩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那么,作为传统特色产业,玩具创意如何搭上现代科技快车,实现全产业的提质增效,助力地区的腾飞发展?广东宏腾用创新实践作了回答。

广东宏腾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介绍,公司自创立以来便致力于打造玩具产业链服务平台。公司旗下的霄鸟云协同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的手段,把线下玩具展厅搬到线上,打造了霄鸟云采购端、工厂端、配件配套端,APP、云贸易系统、云工厂系统等数字产品,还专设了跨境电商版块,探索发展外贸新业态。

李超介绍,霄鸟云平台从中小微企业最关心的订单入手,通过把原材料、注塑机生产、生产管理、销售贸易串联起来和全数据在线,保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配件配套供应商、生产厂商、贸易商、国外客商能快速、实时、有效对接,切实提高全球订单成交量。截至目前,霄鸟云平台采购商总数已达37885个,工厂总数47312家,产品总数超275款,帮助企业生成12260个独立站及专属APP,产品选中数超过573万款,订单来自全球144个国家,预估订单金额260亿元。

“企业通过我们平台,可以便利地享受到建站、选品、引流、在线交易、报关报检、结汇、物流、退税等一站式服务!”李超自豪地说道,今年公司还将重点建设霄鸟云收结汇项目,助力跨境贸易企业快速收结汇全球。

她表示,公司将聚焦玩具产业链各环节,打造高协同、深互联的玩具产业链协同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营模式,带动玩具产业与其它产业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

汕头牛丸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楷

将潮汕美食推广到全世界

受访者供图

倘若要人们投票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潮汕美食,牛肉丸的得票率必定排行前列。今年春节期间,伴随着旅游美食的火热,牛肉丸引爆了“朋友圈”,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和美誉度。汕头牛丸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楷认为,汕头牛肉丸扬名海内外,对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产品质量是食品行业的立身之本,餐饮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陈孟楷提到,2016年广东省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这是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广东省发布的第一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意味着汕头牛肉丸,并不仅仅是指在汕头生产的牛肉丸,它有着明确的工艺标准,是一个实打实的美食品牌。”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也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陈孟楷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向观众介绍汕头牛肉丸,不仅增加了产品销量,也向外宣传了潮汕美食。“不止牛肉丸,我们把汕头的其他特色美食介绍和销售给观众粉丝,并邀请粉丝到汕头旅游参观,让更多人了解汕头。”

陈孟楷表示,要以侨为桥,将潮汕美食推广到全世界。陈孟楷是一名马来西亚归国侨眷。他回忆道,他的爷爷在马来西亚从事肉丸生意,回国后也是继续做老本行。“小时候爷爷捶打牛肉丸的时候,满屋飘香,成了我一辈子的味蕾记忆,这也是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念念不忘的故乡味道。”陈孟楷表示,通过侨联等平台,汕头食品行业有更多机会将汕头美食向海外华侨华人推介,通过他们把汕头美食乃至潮汕民俗文化推广到全球各地,打响潮汕美食招牌。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监郑鹤立

做全国化学试剂工业领跑者

受访者供图

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规模逐年递增,是汕头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精细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日用化学品、信息化学品等领域,形成了精细化工与新材料研究紧密结合的产业链。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已建立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并形成产业聚集。

其中,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陇科学”)在化学试剂领域全国领先。该公司项目部总监郑鹤立结合企业实际,认为高质量发展应该从企业结构调整与供应链安全两方面入手。

在企业结构调整方面,西陇科学聚焦经营管理,借鉴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发挥工匠精神,以高标准制造高质量产品,普通品做精,精品做尖。

在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郑鹤立表示,西陇科学聚焦进口替代产品,在科研实验、医疗生物、太阳能光伏以及核电等领域努力提高自研自产能力,摆脱进口依赖。“目前这些领域有一些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不仅增加了企业收入,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科技创新是供应链安全的基础,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郑鹤立告诉记者,西陇科学着力引进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企业分别引进了珠江人才的领军人才、扬帆计划的创新团队,与广东以色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高端院校签约合作。“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支撑下,还有汕头科技政策的引领下,西陇科学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进口替代产品,为电子产业和其他制造提供国产助力。”

郑鹤立郑重承诺,西陇科学将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的标准,做全国化学试剂工业的领跑者,自主研发进口替代产品,并运用于太阳能和核电、防疫生化试剂、科研检测试剂等领域,完善基础材料配套和产业升级支撑,为汕头高质量发展贡献西陇力量。

【记者】彭深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罗荀畋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