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精准发力,阳江银保监分局交出新市民金融服务“暖心”答卷

南方+ 记者

2022年,阳江银保监分局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党委、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部署,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机制,聚焦“三重”精准施策

聚焦重点领域,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阳江版”。在贯彻落实广东银保监局新市民金融服务“20条”基础上,组织开展调研,围绕辖区新市民最关注的创业就业、安居保障、健康发展、金融服务等领域,细化本地新市民金融服务措施14条。

聚焦重点区域,设立首个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联合市政府、金融局、人行阳江中支等部门,在新市民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设立首个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搭建“政银保”协作的长效机制。组织8家银行保险机构与该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设立绿色服务通道、优化产品设计、加强民生保障等11个方面的合作联动。

聚焦重点企业,用好跨部门协调机制“解难题”。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结对服务吸纳新市民较多的企业,协调地方卫健、教育等部门解决新市民诉求,获得企业高度认可。

优服务,构建“四专”服务体系

设立专属驿站,落地全省首家新市民保险营销服务部,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基层网点设立新市民服务驿站,落地全省首家新市民保险营销服务部,集合保险服务、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宣传教育、消保维权、便民驿站等多项功能,为新市民提供一揽子、一站式金融服务,该网点全年保费收入合计494.5万元。此外,包含爱心窗口、指引手册、宣传专区、便民措施等专属服务的多家新市民服务驿站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创新专属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需求和特点,创新专属产品17个,涉及贷款余额752.4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6.7亿元。如工行阳江分行、邮储银行阳江市分行、广发银行阳江分行创新“新市民卡”,推出合作商家消费优惠等政策;农商行针对新市民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抵押物的特点,创新“新市民贷”消费类贷款产品,信用贷款额度最高100万元;中华财险、太平财险、平安财险推出“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新市民天天保”“网约车司机务工意外险”等产品,保障期限灵活自由,满足快递小哥、外卖骑车、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灵活需求。

优化专属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组织银行业协会利用公众号搭建“新市民”线上服务专区,推出便民查询、金融产品汇编等功能。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通过加强对接、主动让利、简化手续等方式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满意度。如,广发银行阳江分行为新市民提供免收每月前三笔借记卡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手机银行转账业务手续费等优惠,建行阳江市分行优化代发新市民工资流程等。

开展专属宣传,提高金融知识知晓度。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推动常态化宣传教育,指导银行保险行业协会制作专题宣传折页,设置线上线下宣传专栏。组织开展新市民专题“银保企”对接会,联合人行阳江中支、教育局推动新市民较为集中的阳东区把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指导中行阳江分行、工行阳江分行等机构与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阳江市阳东正雅小学等学校结对共建首批“四个一”金融知识教育基地。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开展送金融知识进企业、进社区等专题宣传活动209场,覆盖新市民群体21.96万人次。

优供给,围绕“五所”满足需求

聚焦创业就业,让新市民“劳有所得”。引导辖区银行业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企业贷款给予贷款利率下降优惠,加强与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阳东区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区等工业园对接,全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6.21亿元,支持工业园企业818家。针对“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出专属融资服务方案,提供贷款支持2.24亿元。全年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75.58亿元,同比增长22.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23.18万元,同比增长58.95%。推动保险机构通过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加强新市民保险保障。

聚焦安居保障,让新市民“住有所居”。支持住房租赁健康发展,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5类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实现租赁住房从基建到装修、到经营管理全链条信贷覆盖,累计投放住房租赁贷款2500万元。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组织召开个人住房金融服务座谈会,推动首套房利率下降,更好地满足新市民首套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推动升级配套金融服务,银行机构提供“综合消费分期”“精英贷”“家装分期”等消费信贷产品16种,累计发放金额6.55亿元,满足新市民购置家装、家具、家电等资金需求。各保险机构积极推出家财险类保险及出租房屋类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累计为263个新市民家庭提供超过90亿元的风险保障。

聚焦教育培训,让新市民“学有所教”。督促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本地教育事业发展,为新市民子女提供更多的就学机会和更好的就学水平。2022年辖区教育行业贷款余额5.87亿元,同比增长2.07%。如中行阳江分行应用“教育通宝”产品,为接纳新市民子女专属学校投放8120万元贷款,解决学位扩招、校舍翻新装修等资金缺口。各保险公司积极提供学生险、校园方责任险、校车承运人责任险、实习责任保险等系列险种。如中华财险阳江中支与阳江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为学习劳动技能的新市民提供50万元/人的人身意外保险保障,并为30间学校、幼儿园提供6.26亿元的保险保障。

聚焦养老服务,让新市民“老有所养”。加大拓展差异化养老保障,如中国人寿阳江分公司为60周岁(含)以上新市民群体提供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银龄安康保险”。指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开展“银发服务驿站”柜面窗口关爱活动,推出iPad上门服务、手机银行关爱版、专人陪同业务办理等适老化服务,推动全辖354个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缩小新市民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

聚焦医疗健康,让新市民“病有所医”。指导各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新市民获得良好的医疗保障。如银行机构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参保人无需持卡就医、购药,极大方便了新市民的异地就医结算;保险公司首次将新市民群体纳入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投保范围,签单保费约200万元,惠及新市民2.5万人,享受“低保费、高保额、宽门槛”的补充健康保险保障。

【记者】杨世华 罗天

【通讯员】谭静娴 陈铭敏

编辑 伍青 王瑾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