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碧桂园生涯的若干切面|产业深读

南方产业观察
+订阅

本文收录于#产业面孔#

3月的第一天,杨国强就宣布正式卸任。

根据碧桂园(02007.HK)公告,杨国强一次性辞去董事局所有职务,由他的二女儿杨惠妍接任,同时杨国强将以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集团公司经营

杨国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从包工头摇身一变成为“宇宙级”房企的掌门人。有人说他本质上一直是“农民”,透出一种独特的智慧。

杨国强 资料图片

评价任何一个企业家,观点汇集后总是褒贬不一,没有谁能例外。对于杨国强的卸任,外界更多的看法是——不论是否功成身退,国内房地产业的第一代佼佼者们都已到了逐步退场的阶段,房企高管更新换代正在铺开,杨国强见证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期,也选择在适当的时机离开舞台

从农民到“农民”

杨国强并不避讳自己“农民企业家”的身份。“农民”是他的标签,也代表着他的成长经历

各路媒体报道中呈现的杨国强,是一个“在顺德农村穷人家长大,17岁前没穿过像样的鞋子,依靠学校免除7块钱学费并给了2块钱助学金才勉强读了中学”的人。当然,杨国强最终也没能读大学,而是首先成为农民。

“用牛犁田,用锄头锄地,用镰刀收割水稻,每天都很辛苦,冬天很冷要去,夏天太阳暴晒也要去。”杨国强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种田时光。后来,他陆续做了泥瓦匠、包工头,这也是他房地产开发生涯的起点。

又过了几年,杨国强组建北滘建筑工程队,并在1992年拿下顺德碧江村、三桂村的1300亩荒地,准备盖4000套别墅,“碧桂园”也在这一年第一次出现,以项目名的形式。

直到此时,杨国强的角色仍是“盖房子的”。但此后碧桂园项目建设时的一系列事件,让杨国强发生了角色转换——成了“卖房子的”。最终在1994年底,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杨国强也正式成为房企负责人。

顺德碧桂园鸟瞰图。资料图片

通过抓开发、抓营销、打造教育配套、聘用人才等多种方式,杨国强想方设法让顺德碧桂园成了热门楼盘,碧桂园也走上了正轨。

可以说,碧桂园抓住了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广东乃至全国一路铺开,直到今天的模样——成为布局超过1400个城镇,拥有500万业主规模的头部房企

在碧桂园不断成熟,治理和管理都职业经理人化后,杨国强的“农民DNA”再次动了起来。

“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这是最近几年杨国强输出的一句重要观点,而碧桂园也做起了与房地产开发看似毫无关联的——农业。

此后的几年,碧桂园形成了现代种业、智能农机平台及装备制造、海外大农业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并在黑龙江建三江、广东佛山、湖北潜江等地开展无人化农场实验。

从工人到机器人

“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机器人公司?”2018年,面对日本机器人企业发那科的研发高管,杨国强曾发出这样的提问。

也是在这一年,碧桂园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专攻建筑机器人的研发

杨国强对机器人的关注,与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毕竟他本就做过建筑工人,对于如今工人年龄偏大,噪音粉尘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风险高的现状十分清楚,认为机器人是破局之道。

碧桂园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在工地中施展拳脚。资料图片

“碧桂园有建筑建造场景,有建筑工地,可以通过实验来完善技术,碧桂园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杨国强曾这样畅想机器人盖房子的场景——“我梦想着那天,过去是工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

历经漫长的研发周期,如今博智林累计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交付量超过1700台,而全新的智能建造体系也在不断试验和推进,科技建造逐步进入收获期

杨国强对机器人倾注的心血是空前的,他经常前往博智林总部现场办公。而此前南方+记者在博智林总部采访时,也曾遇到杨国强从一楼大厅快速走过。

去年11月,杨国强在顺德考察碧江科凡家居总部大楼项目,调研科技建造应用情况,这也是近几年他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资料图片

“他会非常频繁地听取大家的汇报,了解我们研发的进展。”博智林总裁王克成曾向南方+记者透露,杨国强很了解建筑业,能够给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也会非常耐心地与大家讨论。

另外,杨国强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递交提案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建造。在去年全国两会递交的提案中,他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创新监管机制与评定体系,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

未来,作业更安全、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科技建造必然更好地助力主业发展。”杨国强说。

从受助者到帮助者

“有幸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在2021年初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后,杨国强曾激动地如是说。

注重公益与杨国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

杨国强的公益生涯从教育事业开启。

1997年,他联系羊城晚报,提出捐资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广东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

此后,杨国强在女儿的建议下,于2002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免费招收贫困优秀生源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2013年捐资创办贫困学生免除一切费用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19年在甘肃临夏创办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碧桂园到了今天,有条件有责任做点什么。”大约从2010年起,杨国强开始响应号召,重点关注扶贫事业,并首先在英德树山村进行了捐资帮扶。

2010年,杨国强在广东英德树山村入户调研。资料图片

在英德长期探索后,2018年5月,碧桂园正式与河北平山、江西兴国等全国9省14个县开展结对帮扶,一张全面帮扶的蓝图就此铺开。

“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使命、责任、良心的体现。”彼时的杨国强表示,碧桂园希望发挥企业效能,通过培育种植养殖产业、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等,参与全国13县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参与帮扶以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已经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市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并助力49万人脱贫

2021年初,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胜利,杨国强也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大潮中,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形成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五个振兴”,并以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反哺乡村公用事业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和我的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尽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信任。”杨国强说。

从高速到企稳

早年间碧桂园的规模崛起,依靠的是“高周转”。

这种方式在房地产业内不算什么秘密,万科就曾凭借“5986”模式取得过巨大成功,碧桂园也通过类似做法提升了开发效率,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拓展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但到了2018年,一系列事件让“高周转”模式在房地产业引发巨大争议。也是在这之后,杨国强和碧桂园对“高周转”进行了及时刹车。

“我们背负着行业和社会的期待,这份期待也代表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好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杨国强在2018年8月管理会议上表示,要把安全、质量摆在第一位,一切不能保证安全、质量的施工都要停止

肉眼可见的是,此后几年碧桂园步伐确实放慢了,并提出“提质控速”“行稳致远”,更加注重施工安全、产品品质和品牌效果的提升。

2019年3月,杨国强出席碧桂园业绩发布会。资料图片

杨国强的思路在那个阶段发生转变,认为速度和效益要让位于安全和质量,“不然的话,公司走不远”

如今又过去几年,房地产业历经市场下行周期调整和行业整体低迷,碧桂园也经历了利润下滑、销售缩水等挑战,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领先位置。

“两个月前我们还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两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今年2月中旬,杨国强在碧桂园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房地产行业终将健康平稳发展,抓住机遇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是第一要务,要坚定信心、砥砺发展。

由于3月的月度管理会议尚未召开,因此这大概是杨国强作为董事局主席身份的最后一次表态,而碧桂园也完成了一把手更迭,继任者杨惠妍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路还很长。

【记者】葛政涵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