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如何在日本成了“顶流”?

南方周末
+订阅

▲ 2017年12月,半岁的香香首次在日本上野动物园公开亮相,与游人见面。(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5135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熊猫外形圆滚、憨态可掬,即使是成年的大熊猫,身上也带有人类小孩稚气笨拙的特征,这刚好与日本“可爱”的审美趣味相契合。

“在地震过后,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十分珍贵。”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翁榕榕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嫄媛

责任编辑|李慕琰

2023年2月,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宣布,25岁的大熊猫乐乐死亡。随即,旅美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也引起极大关注。据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的评估,目前丫丫除了皮肤病导致毛发脱落外,其他情况正常。中美双方也在积极协调,为丫丫的回国做相关的手续准备。

熊猫的一举一动牵扯着民众的心。用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的一句话用来形容此种现象,或许很贴切,“熊猫逃脱出它高山上的家园,成为世界公民”。在日本,熊猫的“公民性”诠释得尤为明显。

2023年2月21日,旅日熊猫香香搭乘专机回国。2月25日,日本上野动物园官方推特更新消息,陪同香香回国的两名工作人员已返回日本,并表示之后有消息会继续播报。

回国之前,香香一直生活在日本的上野动物园。香香出生于2017年,是旅日大熊猫力力和真真自然交配生下的孩子,对于看着她长大的日本民众来说,香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根据中国大熊猫租借的相关规定,租借的熊猫生下的幼崽,归属权仍属于中国。按照协议,香香原定的归国时间是2019年6月。日本民众不舍香香离开,希望她能在日本多留一些时间,日本方面向中国申请延期一年半归还。在这之后,由于疫情原因,香香的归国计划四度延迟。2022年12月23日,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布了香香回国的计划日期。

日本民众对香香回国极为不舍。在上野地标建筑松坂屋百货外楼,悬挂着一幅约20米的香香肖像条幅,肖像是由920张香香的照片拼凑起来的,背景文字的意思是“最喜欢你了”。

熊猫杂志《熊猫自身》也在当天推出最新一期特集《香香自身》,标语是“我的心永远属于香香”,里面除了各类日本熊猫爱好者的寄语,还有海量香香的照片。

1月21日起,上野动物园采用预约抽签制入园参观,每天最多2600人中签。2月19日是日本民众与香香见面的最后一天,日本全国约有6万人报名参与抽选,报名竞争比例为24:1,达到最后一轮参观启动以来的最高。

21日当天,三百多位粉丝特意赶到日本成田机场为香香送别,更多人在网络上关注香香的行踪。上野动物园的官方推特账号推出了11条全程关注香香行踪的实时直播推文,直至日本时间深夜约23点。

香香在日本受到的欢迎,令人不禁发问,究竟为什么熊猫,特别是香香,在日本会受到这么高的礼遇呢?

2023年2月21日,一辆载着香香的卡车驶向成田国际机场,日本民众聚集在上野动物园为它送行。 (视觉中国 / 图)

1

时隔29年,“来不之易的孩子”

2011年,香香的父母力力和真真抵达日本,这是熊猫陵陵去世后,上野动物园时隔三年再次迎来大熊猫。次年,力力和真真首次诞下幼崽,日本民众陷入沸腾之中,动物园周围的商区也陆续推出相关的熊猫周边,以庆贺熊猫幼崽的出生。

6天后,民众们还未从欣喜的情绪中抽离出去,动物园便传来消息,还未等到取名的熊猫幼崽因肺炎去世。上野动物园在熊猫馆前悬挂起熊猫幼崽的死讯通告牌,周围的商圈也撤下庆祝熊猫出生的海报。时任上野动物园园长土居利光在记者会上低垂着头,难掩哀伤,几度用手帕拭泪。

作为第一批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生活的地方,上野动物园在日本民众心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熊猫是上野动物园的象征之一。事难顺遂,此后几年间,力力和真真并未再诞下幼崽。

直到2017年6月,香香诞生。时隔29年,上野动物园终于通过自然繁殖顺利诞下了这只熊猫幼崽。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说,“这是让整个日本感到高兴的新闻。”当时,东京上野街道、商场和巴士都挂上了庆祝香香出生的横幅,有些百货商店为了庆祝,还做起了促销活动。

经过5年前的教训,香香诞生后,上野动物园园方一刻也不敢松懈,在最初3个月内,每天24小时连续守护在熊猫宝宝身旁。每隔10天或20天,上野动物园就会在网站上公布香香的照片。

为了替刚出生的熊猫幼崽取名,东京都专门设立了选考委员会。上野动物园向民众征集姓名,共收到约32万封投稿。日本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等6名评审委员对投稿数量位居前100的候选名字进行投票,在其中选出了8个候选名。经过与中方协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发布会上宣布,熊猫幼崽的名字为“香香”,表示这个名字“像花朵盛开一样给人以明快印象”。

2017年12月19日,香香首次对外公开。上野动物园采用抽签制以控制人流,因申请的人数太多,首日的中签率约为1/46,在开放参观的首个周末,抽选倍率更是达到144倍。

为了满足日本民众观看香香的需求,上野动物园在熊猫馆中设置了8台摄影机,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对香香的生活进行直播。此后,香香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日本民众的瞩目。

熊猫爱好者高氏贵博,2011年偶然在上野动物园见到香香的父母后,就爱上了熊猫。近12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到上野动物园拍摄熊猫,还将拍摄到的照片刊载在自己创建的博客“每日熊猫”上。

他几乎见证了香香从出生到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香香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就像我的女儿一样。”高氏贵博说,“全国人民都为这‘来不之易的孩子’感到振奋,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注视着香香一点一滴的成长,守护着它,所以感情特别深厚。”

就像上野动物园前园长土居利光所提到的,在日本,民众和大熊猫的关系“有点像明星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大熊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民众的心。正是因为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大熊猫与民众的关系密不可分”。

旅日熊猫力力和真真首次诞下的熊猫幼崽不幸去世,香香诞生后,日本民众注视着它的成长,感到来之不易。(视觉中国 / 图)

2

“梦幻般的动物”

1972年之前,对普通的日本民众而言,熊猫是一种“梦幻般的动物”。日本国内并没有野生大熊猫,这种动物他们只听闻过,没有亲眼见过。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作为国礼,武则天赠送了两只活体白熊(熊猫)和70张皮给日本天武天皇。这是目前最早的有关中日熊猫外交的记载。

1930年代,随着中国境内熊猫捕猎数量增多,欧美社会对熊猫的关注度急剧上升,逐渐形成一股“熊猫热”。此时的日本,除了报纸偶有介绍报道外,民间对熊猫的认知度依旧不高。

1958年,熊猫姬姬被带至伦敦动物园。据黑柳彻子回忆,在它到达伦敦之后,日本渐渐开始有了大熊猫的信息,由于战后信息逐步公开化,大概每隔5年会有熊猫照片传至日本。她记得,有一张是饲养员在水盆里给姬姬洗澡的照片,非常可爱。那时,她还会跑去一家专门经营海外书籍的书店,看外国动物写真集里有没有熊猫的图片,有的话就买下来。她像对待宝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收集有关熊猫的信息。

同年,在日本最早的彩色长篇动画《白蛇传》中,熊猫作为许仙的朋友登场,以其新鲜、可爱的形象受到欢迎,熊猫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随后,1971年,日本昭和天皇参观了位于伦敦动物园的熊猫。日本民间对熊猫的关注和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他们希望能在日本国内看到大熊猫。

机会随之而来。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此之前的2月份,周恩来总理在尼克松访华之际,提出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当年4月,大熊猫在华盛顿动物园亮相,尼克松夫人出席仪式,在美国掀起了“熊猫热”,《纽约时报》以《新来的熊猫融化了民众的心》为标题报道了此事。

由于此举的热烈反响,日本被定为下一个熊猫赠送国。同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联合声明》。就这样,康康和兰兰作为第一代旅日大熊猫,肩负着中日友好的使命去往日本。

对日本民众来说,这是“梦想成真”的时刻。1972年10月28日晚上6点50分,熊猫康康和兰兰乘坐的专机降落在日本羽田机场(现东京国际机场),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亲自前往机场迎接,约两千名记者也早已等候在那里。

因为怕熊猫受惊,运输它们的工作人员提前在笼子外面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遮光帘,即使媒体们很失望,工作人员依然紧紧按住帘子,一毫米都不敢拉开。在随后检疫通关的流程中,原本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续也被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晚上9点,在百余名警备人员的护送下,康康和兰兰抵达上野动物园。数百名日本民众在那里等候,人群中还有黑柳彻子。她本来在进行戏剧的彩排,时而询问周围的人“羽田到上野有多少公里呢”,时而估摸着熊猫到达的时间。

为了看一眼熊猫,她硬着头皮跟同事说,“不好意思啊,突然有点急事”,便将彩排糊弄过去,直奔上野动物园。

在媒体们不开闪光灯的保证下,工作人员掀开遮光帘,等候在现场的媒体终于亲眼看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大熊猫。这也是大熊猫第一次在日本亮相,只有短短十分钟,却几乎轰动整个日本。

在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曾经出现过一段情节:小丸子的奶奶在回忆第一次看到熊猫的场景时说,“人多的时候,听说光是排队就得等三个小时,可是真正能看到熊猫的时间,只有十秒。”这并非夸张。

1972年11月5日,康康和兰兰首次对日本普通民众公开展出。当天,上野的游客人数达到了5.6万人。上野动物园门口排起了大概两公里的长龙,有人排队2个小时,观看时间不到30秒。次年,上野动物园的入场人次高达920万。

后来,中方又相继赠送欢欢和飞飞给日本,不幸的是,它们的后代都已去世。从飞飞之后,中国政府停止向外国赠送熊猫,改为租借,期限一至,熊猫便要归还中国。对日本民众来说,熊猫是一种有“保质期”的动物,他们也更加珍惜每次跟熊猫见面的机会。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大熊猫?在上野地标建筑松坂屋百货外楼,悬挂着一幅约20米的香香肖像,由920张香香的照片拼凑而成,正面是香香的名字,背景文字重复写着“最喜欢你了”。(松坂屋百货 / 图)

3

心灵上的避难所

1995年日本时间1月17日凌晨5点46分,日本关西地区发生7.3级大地震。事发清晨,大多数日本民众还在睡梦中。房屋接连倒塌,道路严重损毁。据官方统计,此次地震共有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

作为日本阪神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神户市,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众多神户市民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悲痛欲绝。许多民众与亲人阴阳相隔,自己也面临着流离失所的现实。整座城市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中。

时任神户市王子动物园园长的大久保健雄提出了邀请熊猫来鼓励孩子们的想法。他表示,地震发生后就听不到孩子的笑声了,他想让孩子们重新快乐起来,让神户市恢复以往的活力。就这样,为了灾后重建中的市民,神户市政府向中国有关方面提出,希望能同中方共同开展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

这个请求得到中方的积极响应。2000年,熊猫旦旦和兴兴抵达神户市王子动物园。熊猫到来之后,王子动物园的来访人数从之前的一百多万上升到二百多万。人们纷纷赶去看大熊猫,它们的活泼顽皮给神户市民带来元气。在日本,旦旦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熊猫是神户复兴的象征,给予许多人梦想,所以不能没有熊猫。”素有“熊猫议员”称号的神户市议员平野昌司这样说。神户市王子动物园园长加古裕二郎也表示,旦旦的到来给日本民众带来希望和勇气,疗愈了阪神大地震后人们受伤的心灵。

对日本民众而言,熊猫这一“卡哇伊”的自然形象是温暖的,带有疗愈感。上野动物园前园长土居利光曾说,“大熊猫最初跟大象和长颈鹿一样是‘珍稀动物’。渐渐地,人们开始关注其动作及体形等‘可爱之处’,一直持续到现在”。

熊猫外形圆滚、憨态可掬,即使是成年的大熊猫,身上也带有人类小孩稚气笨拙的特征,这刚好与日本“可爱”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在日本文化中,一直有“以小为美”的美学观,他们对幼小、可爱的事物有一种爱怜感,能从稚气弱小中发现它们的美,并赋予“可爱”的美学价值,这种感性的认识也与如今流行的“卡哇伊文化”一脉相承。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发生时,位于东京上野动物园内的熊猫力力和真真也曾一度“坐立不安”,但第二天便恢复了原本的生活状态。

受地震影响,上野动物园暂时闭园。同年4月1日,原本暂闭的上野动物园正式开放大熊猫展,第一天入园参观大熊猫的人数有两万多人,其中1688人是从东京各处的避难所专门过来观看的。有受灾者认为,“在地震过后,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十分珍贵。”

在力力和真真当时居住的熊猫馆附近,上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手里捧着募捐箱,希望借大熊猫的人气为灾后重建募集资金。排队参观的民众纷纷慷慨解囊。位于动物园附近的商家也看到新的希望,纷纷摆上各类纪念品,希望“熊猫效应”能再次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信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