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创作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闻名于世。而关山月先生正是广东阳江人,经常有人到先生故居阳江那蓬村“朝圣”。
对于阳江来说,怎样给关山月办好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活化利用好关山月先生留给阳江的丰富文化遗产,助力阳江整个城市“出圈”,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关山月先生因其在书画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自带IP。文化IP的影响力,无需多言。岳阳楼原本并不是一流的风景名胜,但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慕名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王府井附近的丰富胡同是北京一个普通的胡同,因为有老舍的故居“丹柿小院”,变得不再普通。但很多时候,文化大IP并不是天然形成。就如大IP“黄飞鸿”,如果不是有近百部影视作品的不断翻拍,这位清末的南海武师还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吗?怎样结合关山月先生的元素,找到合适的方式,对阳江的历史文化去传承和传播,是经济文化内在发展的需要,更离不开政府引导推动。
为纪念关山月先生,除了书画展、研讨会之外,可否再多一些时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利用新媒体,上线“加入关山月朋友圈”小程序,搞探秘“关山月故居”小游戏等。除了常规的纪念活动,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方式不断放大关山月的名人效应。如可围绕书画产业,打造像深圳大芬村一样的“国画村”,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打卡阳江,形成“到阳江怀古关山月”的文化IP。
人文的东西,需要不断地去讲述、辨析、阐释。就像“黄飞鸿”,从最初的小说,到后来的影视化,再到不断的影视化,才让“黄飞鸿”这个大IP深入人心。而佛山作为黄飞鸿的老家,也随着“佛山无影脚”“我是南海黄飞鸿”等金句的传播,与“黄飞鸿”深度捆绑,并享受到了大量有形与无形的IP效应。
怎样打造好“关山月先生故里”这张名片,既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又昭示阳江文化的厚度与精神的深度,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形成合力,拿出行动,把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事关长远的重点工作,用心谋划、布局、落实,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关山月先生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丰富阳江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为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推动力,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与缅怀。
【出镜】赵强
【撰文】赵强
【视频】巫雅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