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午12时半,位于上下九的广州酒家文昌路店排起了长队,一日三餐等位就餐轮番上演,为吃上一顿茶楼食客们通常要等上40分钟到1个多小时不等。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她的专属味道,如果北京的味道是烤鸭,上海的味道是生煎蟹粉,那么广州的味道就一定要在茶楼中寻找。
一顿饭的时间很快过去,直到午后1时半光景,门口等位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今年来,广州市餐饮行业实现强劲复苏,茶楼、酒家等广式特色餐饮是街坊游客们的佳选。当前,广州酒家文昌店已恢复到疫情前营业额,点都德全国9个城市门店广州恢复最快,白天鹅宾馆同比疫情前餐饮营收还增加了8.8%……
老街坊回归,不少茶楼门店座位一日实现三轮翻,门庭若市的景象重现。烟火气回来了,万千市景百般滋味,人们三五知己又聚了起来。
街坊情结,排队叹茶“抢占”老位
一日之计在于晨,广式茶楼的高峰从早晨就开始了。同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广州酒家与陶陶居都是各自品牌的总店所在,每天清早7时一过,便有街坊陆续在店外排起队来,等到8时一开门,店里早已坐满了叹茶的食客。
饮食烟火向来是广州的金字招牌,唯见烟火气,方识最广州。日光中庭、清浅池塘、关帝树,岭南园林景观在广式茶楼颇为寻常,也是众食客争先“抢夺”的“私家位”。老广廖阿姨居住在宝华路,她和老伴几乎每日都到附近茶楼饮早茶,文昌店的关帝树下是廖阿姨最中意的座位,“吃了二三十年茶楼,根本离不开这个味道,广州人认可价格实惠出品正宗的地方。现在疫情放开了,街坊们又相约来喝茶。”廖阿姨说。
细叶榕下,廖阿姨所坐的二楼茶位费为10元钱,广州茶楼的茶位费也反映着茶楼的定位和服务。目前,仅文昌店便有8元、10元和15元三个档位的茶位费,所提供的茶叶、茶具和服务也不同。“老街坊们对店里的规矩都很清楚,很多人都有自己固定常坐的座位。”广州酒家文昌店店长梁志高说。
从深圳来的食客小李和哥们儿幸运地坐在了文昌店的景观位,三人专程来广州茶楼饮茶。“深圳也有茶楼,但我们觉得还是广州更有叹茶氛围,年轻人也喜欢这里的菜单和环境。”平均年龄25岁的三兄弟吃完还不忘与关帝树留个影。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广来说一盅两件便是最抚心灵的人间烟火。
八方食客,广式服务传递温度
美食是舌尖上的文化,想要遇见真正的老广,体验地道的广式生活,茶楼是一扇透亮的窗。今年春节期间,陶陶居第十甫路店总体营收较去年增长60%,该店服务员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外地游客多了不少,该店也适当延长了营业时间,每天一开门座位就已坐满了。佛山人小蔡姑娘特意过来吃饭,她感到装修后的陶陶居总店“年轻”了不少,在老茶楼中环境更亮眼。
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茶楼的服务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梁志高回忆,从前茶楼一张台甚至配有几名服务员,如今服务业成本提高了,但规范热情的服务依然是茶楼的特色。今年春节期间,为满足八方食客的差异化口味,白天鹅宾馆推出怀旧广式点心套餐, 集数代点心大师数十年的摸索、改良成果,将经典点心融合创新元素,展现了多元、务实、开放的广府文化魅力。
在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对于不同片区多元的生活方式,广州老字号茶楼也在探索着多元服务,如老店改造升级、创意菜品研发、体验式门店打造等,用心的传承与创新是老茶楼们保持人潮如织的法宝,人们到此品尝一桌珍馐,回味一种生活。
美食评论家、广东省烹饪协会秘书长闫涛介绍,今年以来广州本土市场餐饮消费力强劲反弹,特别是像广州酒家、陶陶居、白天鹅玉堂春暖、点都德等品牌茶楼,一次高峰期的转座率甚至达到了三轮翻。究其原因,他认为,老茶楼客户稳定,在物流和仓储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其从业人员得到了良好保障,致使恢复后接待力可以及时跟上,既延续了烟火味道也承担了社会担当。
相关阅读
【策划】龚晶
【统筹】冯艳丹 谭超
【记者】郎慧
【摄影】吴伟洪 郎慧
【海报】张雅 罗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