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春伊始,省市都以一场高规格的大会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吹响奋勇争先的号角。
东莞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万亿城市的担当作为中强化人才吸引的支撑作用?2月21日,东莞市召开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从春天出发,拥抱更好的教育未来,南方+特别推出“教育大家谈”栏目。通过对话校长、镇街教管中心代表、教育协会负责人,直面东莞教育亮点、焦点、难点,倾听并记录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东莞教育人如何动起来、干起来。
前不久,第十七届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圆满结束,东莞市参与学生数、提交报告数名列全国各城市排行榜榜首,共荣获省奖411个,各类别获奖情况均在全省排名第一,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东莞活动的承办方,也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6部委评为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近年来,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学有优教”目标,深入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形成了“兴趣特长培训打基础、专业科技团队育特长、市级科教活动促发展”的科学教育工作模式,点燃了中小学科学教育遍地星火,是中国科协发布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中唯一一家地级市少年宫。
陆海空建筑模型、科学实验、电脑机器人、科技创客……每逢周末和假期,中心便开放10余个科技兴趣特长培训项目供孩子们选择,每年共开设140多个班级、吸引7000多人次参加;中心编创的《校外科技教育课程架构》《智能机器人DIY制作》等8册校外科学教育丛书和了12门相对科学完整的科学教育课程,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开展430课程的重要科学教育资源。
如此大规模的课外科学教育“阵容”,必然需要强大坚实的专业后盾。中心主任谢洪涛介绍,为系统推动科学教育,中心设置了专业部门——科体活动部,并建设了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好、热爱科学教育的教师队伍,确保青少年科学活动有序有效实施。
“我们还陆续配备了智能创客室、机器人DIY室、陆海空科技模型室、微农业园等十几个科技功能场室,高标准建设了科普长廊,为开展科学教育搭建了实践平台。”谢洪涛说。
此外,根据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要求,中心充分发挥市创客培育中心职能,大力推动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育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科技辅导员培训方案,搭建起科技教师沟通交流平台,并开展辅导员技能提升系列培训研讨活动,一大批科技教师在科学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
基于中心开展的多个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与专兼职科技教师专业团队,在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指导下,中心陆续策划承办了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比赛、中科院专家进校园等全市性科学教育活动。谢洪涛介绍,“2005—2022年,我们累计成功举办了120场全市性科教活动,形成了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东莞模式’。”
在科技项目和科技大赛中,东莞也涌现出了一支支优秀的竞赛队伍,中心每年组织东莞代表队参加全国、省级青少年科技竞赛约10次,多次位居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活动金牌数、奖牌数前三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为选拔培育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中心还计划组建东莞市青少年科学院,构建“双师制”培养机制,开展个性化、定制式培养。“接下来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校外科普教育阵地,助力我市塑造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优势,奋力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谢洪涛说。
【策划】王慧
【记者】于羽佳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