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春伊始,省市都以一场高规格的大会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吹响奋勇争先的号角。
东莞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万亿城市的担当作为中强化人才吸引的支撑作用?2月21日,东莞市召开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从春天出发,拥抱更好的教育未来,南方+特别推出“教育大家谈”栏目。通过对话校长、镇街教管中心代表、教育协会负责人,直面东莞教育亮点、焦点、难点,倾听并记录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东莞教育人如何动起来、干起来。
近年来,石龙中学潜心培育“敏行”教育品牌,致力于办成一所彰显“石的基础,龙的精神”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品牌高中。立足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学校校长叶照伦表示,将通过优化教师发展举措、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化”联动,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在教师队伍打造上,我们希望多元赋能,优化教师发展举措。”叶照伦说,学校将抓牢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通过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以及每月主题讨论分享,组织“觉新育人奖”和“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为教师队伍建设培根固本;通过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完善相关激励措施,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通过持续引领激励,拓展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和“135”骨干教师阶梯成长计划,加快推动创新型青年拔尖教师成长;组织教育教学论坛、科研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申报科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教育科研力;用好“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机制和在职教师提升学历的利好政策,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叶照伦介绍,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对标新课程理念,开展“敏行”教育品牌实施策略研究,深化品质课堂建设路径探索,探索建立健全“品质课堂”校本教研训体系,构建各学科“品质课堂”教学模型和评价量表,从而探索出一条与现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创新实践之路,让课堂更灵动、学生更乐学、教师更善教。
二是抓好校本探索,培育特色化课程。积极开设校本论坛,优化德育沙龙、班主任能力大赛、新班主任班会汇报课等校本教研平台。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助,开发特色课程,完善“一核二辅二轴六类”的课程体系。重点实施科普教育“点亮”行动,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继续做好“创客教育”。
三是搞好课程评价,促进课程的迭代。依据新课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探索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践,使之贯穿于课程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推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将加强教学指和教学观摩,优化教学评价,构建教学共同体。叶照伦透露,学校一方面注重发挥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基本力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以团队评价和个人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坚持过程追踪和量化记录,探索科学客观的科组、备课组、教师个人评价机制。
“通过多种举措,我们希望充分发挥科组长和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备课组建设成为落实教学责任、提高教学绩效、推进校本教研的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新高。”叶照伦说。
【策划】王慧
【记者】黄婷
【摄影】孙俊杰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