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花旦 大大自信” 韶关乐昌濒危剧种有传承

南方+ 记者

“三人搞起板呀凳龙哟嗬,板呀凳龙哟嗬衣哟……”

近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曲调从韶关乐昌市沙坪镇中心小学的阶梯教室里传出。只见课室中央,五年级的雷钰和几位同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唱起了原创作品乐昌花鼓戏《耍香龙》,一个兰花指、一个转身、一个定位……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戏曲的兴趣和喜爱,而舞台下面的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也跟着比划起来,大家眼神专注,认真跟学,戏曲的种子悄悄在心底生根发芽。

据了解,乐昌花鼓戏被誉为“岭南一枝花”,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其历史记载最早可见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其音乐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灯彩歌舞对唱小曲,唱腔多为民间小调,以调弦、月琴为主奏乐器。素有小、笑、活之称。但由于乐昌花鼓戏受众群体小,现今熟知戏曲表演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老师仅有十余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濒危剧种,沙坪镇近年来多次联合乐昌市文化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一扇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让大家了解戏曲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推动戏曲艺术在校园的薪火相传,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扣好学生家国文化的“第一粒扣子”沙坪镇有关负责人说道。

活动中,老师们不仅用生动的语言普及了乐昌花鼓戏的发展历史与特色,还大显身手,亲自下场表演了《刘海砍樵》《补锅》《承诺》等精彩剧目。老师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均彰显出中国戏曲艺术丰富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唐音

【通讯员】吴瑜 李淑坚

编辑 杨韬 陈梅玉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