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平
李文甫,字帜,号夷丘,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菉兰李屋村人。
●1892年出生。
●1908年春,前往香港寻求革命道路。不久,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
●1909年,和同盟会会员活动于港穗等地。曾任香港《中国日报》协理,后任《中国日报》经理兼主持《时事画报》笔政,鼓吹革命。
●1910年2月,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1月13日,以新军为主力,继续在广州举行起义。
●1911年4月18日,参加选锋队,担任第七路进攻之领导。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因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手。28日,为国殉难,时年19岁。
勇于探索真理,追求革命
李文甫,字帜,号夷丘,生于1892年,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菉兰李屋村 (原属东莞县)人。父亲李德是东莞石龙“德记”油烛铺老板,与林植勉(亦参加黄花岗起义)父亲的“荣昌”藤店相邻经商。李家原来比较富有,后因遇到灾难而破落。李文甫从小勤奋好学,酷爱诗书,广泛涉猎经史百家。他拜老教育家袁光伯为师,刻苦攻读,努力提高,从年轻时候起,勇于探索真理,追求革命,艰难曲折,矢志不移。他求学期间,正值列强频频入侵,清廷统治日益专横,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和民族陷于危难之中。他目睹现实,有切肤之痛,公然愤慨地说:“吾辈读书明道,当致力实行。功业之成,不求自我;历业之创造,我何让为。士患不勇,奚患不能,粉骨碎身,而魂魄奚愧也。”他抱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和救人民于水火的宏愿,与林植勉、徐景唐等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以“德记”“荣昌”两商号为秘密活动据点,组织秘密革命活动。李文甫在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姐姐李蕴玉的鼓励下,积极到石龙镇内各大街闹市,以及附近农村鳌峙塘等地,宣传群众,鼓吹内争国权、外御列强之主张。
前往香港寻求革命道路,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
1908年春,李文甫得悉孙中山在南洋多地建立同盟会分会,筹款策划起义,为之鼓舞,展望未来,充满希望。他毅然抛弃了学业,舍弃了舒适的生活,前往香港寻求革命道路。临行前,他挥毫写下“砥节砺行,直道正辞”八个大字,以示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抵港后,他登门拜会汪精卫、胡汉民等人。他们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聚集一堂,议论世事,感慨万千,相对叹息垂泪。不久,他在香港由莫纪彭介绍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与挚友胡汉民等共同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呕心沥血,奔走内地,风尘仆仆,不厌其烦,任劳任怨。其时,清廷侦探四出,到处布下陷阱,要捉拿李文甫。李文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毫无惧色,在险境中机智穿行。李文甫这种为革命乐于吃苦、甘历风险的骁勇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1909年,李文甫和同盟会会员活动于港穗等地。他曾任香港《中国日报》协理,后任《中国日报》经理兼主持《时事画报》笔政,不遗余力鼓吹革命,深为黄兴所器重。
广州新军起义
1910年2月,李文甫参加同盟会会员倪映典、赵声等发起的广州新军起义。他与其他义士一起,披肝沥胆,喋血穗郊。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以后,不少同盟会会员极为懊丧,李文甫心里虽然一度笼罩着浓重的悲惨情绪,但仍满怀革命信心,在政治风云中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坚持革命。
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参加选锋队
李文甫忠实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同盟会在哪里策动起义,他就奔向哪里战斗。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召集同盟会领袖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在南洋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以新军为主力,继续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1月18日,黄兴、赵声肩负孙中山的重托,从新加坡乘日本邮船到达香港,成立领导起义的总机关———统筹部。统筹部以黄兴为部长、赵声为副部长,下设调度、交通、储备、编制、秘书、出纳、调查、总务等8个课,各司其职。
4月18日,黄兴在统筹部举行发难会议,议决起义时分十路进攻两广总督署。鉴于以往运动军队难以发难的教训,决定挑选800名同盟会会员为“选锋”,负发难及各军领导之责。李文甫自告奋勇参加选锋队,并担任第七路进攻之领导,由他负责率50名“选锋”攻旗界石马槽军械局。
黄花岗起义奋勇杀敌,不幸被俘
起义前夕,黄兴在起义总指挥部越华路 (原司后街)小东营五号 “朝议第”集众誓师时,100多名选锋队员,个个斗志昂扬,人人誓死努力杀敌。李文甫慷慨陈词:“昏君无道,日召海侮;鞑虏不除,国无宁日;满清不倒,中国不强;吾生为敢死队员,死作敢死队鬼,誓死杀贼,义无反顾!”黄兴见他如此忠肝义胆,便给了他两支枪,一长一短,还有几颗炸弹,以及象牙印章10枚,“黑时达”手表一个,并命令他率队为前锋。
1911年4月27日起义当天,李文甫与广大志士一样,事前按布置的发难标志,臂缠白布,脚穿布胶鞋,束装待命。下午5时许,当 “呜呜——呜呜——”的海螺角声大震时,黄兴一声令下,李文甫便率领所属选锋队员,从总指挥部冲出,直取两广总督署。李文甫带着选锋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总督署门口,与敌值勤卫队遭遇。李文甫先发制人,毙其士兵,杀其管带金振邦。其余敌兵见势不妙,狼狈逃窜。李文甫抓住这一战机,又率选锋队员疾如旋风冲进二堂。李文甫看见林凤书、黄鹤鸣、徐广滔、徐进怡、徐礼明、徐临瑞等同盟会会员和优秀志士相继中弹牺牲时,悲愤交加, 更加勇猛杀敌。他与100多名选锋队员一起,凭椅依柱与敌卫队连展开顽强搏斗。
当黄兴率领的选锋队员抢占了东辕门,徐维扬率领的选锋队员抢占了西辕门时,李文甫与林时爽伴随黄兴、朱执信、林文、严骥继续往前冲,猛力地将一堵木制的宅门推开,沿着署内用花岗石块铺成的平直箭道,直扑大堂。见里面空无一人,李文甫他们随即分头搜索。原来,正在大堂召开紧急会议的两广总督张鸣岐闻警,慌忙带了印信,换了一件黑色短衣,由武牟、戈什哈拥到后院,毁掉后墙,破了个窦孔,潜逃出去了。黄兴在其床上放了一把火,焚烧总督署,然后率队退出。
起义军退至二堂,不料又与预先埋伏的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排及新兵大队遭遇,黄兴沉着指挥战斗。交火不久,林时爽头部中弹牺牲。黄兴右手也被打断两指,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李文甫在黄兴的指挥下,且战且退。他率50名选锋队员伴随黄兴杀出东辕门,由那里冲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然后在小北门附近,与从高阳里源盛米店战斗脱险出来的徐维扬的人马会合,袭击小北来军火库。他们在从石马槽转至双门底时,又与敌人的一个大队的防营兵相遇,发生激战,方声洞中弹牺牲。李文甫化仇恨为力量,继续率队奋战。当他奉命率部后撤时,腿部亦不幸中弹受伤,虽步履艰难,仍勇当后卫,只身掩护同志后撤,击毙数名追来之敌。后来,他因伤势加剧,血流如注,才把长枪交给其他队员,自己只身与敌人搏斗,直至弹尽援绝,在投出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后,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手。
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翌日,李文甫被押上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他面不改颜心不跳。临刑时,他从容自若,大声疾呼:“大丈夫,能为推翻鞑虏而死,死而无憾!”并高唱悲歌《满江红》,为国殉难。李文甫牺牲之后,他的挚友胡汉民深感李文甫只身赴难,难能可贵,在立碑于石龙公园时,特地为李文甫墓碑撰写了碑文,颂扬了李文甫忠肝义胆为革命、血沃黄花浩气长存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精神。
英烈语录
“吾辈读书明道,当致力实行。功业之成,不求自我;历业之创造,我何让为。士患不勇,奚患不能,粉骨碎身,而魂魄奚愧也。”
“砥节砺行,直道正辞。”
“昏君无道,日召海侮;鞑虏不除,国无宁日;满清不倒,中国不强;吾生为敢死队员,死作敢死队鬼,誓死杀贼,义无反顾!”
“大丈夫,能为推翻鞑虏而死,死而无憾!”
英烈精神
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为革命乐于吃苦、甘历风险的骁勇精神;忠肝义胆为革命血沃黄花浩气长存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精神。(李春水)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英烈故事(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记者】龚春辉 实习生 傅倩影
【出品人】丁少红 龚春辉 洪晓霓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