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敲开社矫人员心门 | 清新打造青少年社区矫正精品工程

南方+ 记者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披着和煦的阳光,小龙(化名)走向家的方向。

任凭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爱说爱笑的青年背后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社矫人员。小龙说,“是社区志愿者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是有人关心的,所以我也慢慢地学习和父母、和社会和解。”

在清远市清新区,小龙的转变并不是个例。在共青团清远市清新区委员会(下称“团清新区委”)的协助与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小龙”顺利解矫,人生得以全新启航。

近年来,团清新区委积极实施“伙伴同行”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创新引入社会工作机构,通过“1234”工作模式,不断延伸边缘特殊青少年服务广度及深度,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打造清新社区青少年矫正服务“精品工程”。

从社矫对象到阳光青年

“社矫青年是我们青年工作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群,他们内心渴望被认可,要从理解他们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团清新区委工作人员介绍。

2019年,小龙因朋友怂恿而抢夺摩托车,被判处社区矫正。面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工的介入,他充满抗拒,“第一次面谈时,他不愿意和我们聊,各种肢体动作也在表示着他的不满和抗拒。”负责跟踪该个案的社工回忆道。

实际上,遭遇抵触是开展边缘特殊青少年服务时常常需要面对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社工仍旧锲而不舍地前往小龙家进行探访。

第一次见面的抗拒、第二次见面的沉迷、第三次见面的“初开口”……随着接触的深入,小龙逐渐卸掉自己的“盔甲”,社工对小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似暴戾的小龙其实是在寻求认同,“小龙辍学在家,在就学、工作方面无法和父母达成理解,亲子关系较差,所以他只能从身边的朋友寻求认同。由于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在朋友的教唆下,他从众作出了抢劫的行为。”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结合震撼教育及“每月一主题”教育学习,邀请小龙参加各类主题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其强化法律意识,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江绮雯 摄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江绮雯 摄

——通过参加“齐禁毒,齐参与”等社区志愿公益服务,提高小龙的融入感、自我尊严感和社会价值感。

组织社工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江绮雯 摄

组织社工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家访。江绮雯 摄

——通过定期、多次的家访、面谈,结合叙事心理治疗,引导小龙及父母分享历史往事,聚焦和改善彼此沟通方式,逐步消除由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小龙和父母的关系得到缓和改善。

——就生活和职业方向开展讨论,引导并尊重小龙自我选择,协助其明确未来工作经验积累和方向。

“我想学一门技术,以后方便就业。”随着小龙主动向社工透露关于生涯规划的真实想法,小龙的人生也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

“1234”打造清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精品工程

2023年2月3日,小龙正式结束社矫。

社会上有更多的“小龙”,他们同样亟需帮助。

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在团省委的统筹指导和市、区两级司法部门的支持下,团清新区委在2020年以来实施伙伴同行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并首次引入社会工作机构,从清新区选取25周岁以下青少年矫正对象作为服务对象,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组成专门工作组,根据年龄、犯罪类型、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等指标,以“1234”工作模式开展一人一策、一人一档、精准施策。

团清新区委有关工作负责人介绍,“1234”工作模式即在清新区社区矫正中心这一基础上,社工做好协助司法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同时紧紧抓住教育与帮扶2个核心服务方向,灵活借助共青团、司法、志愿者三股力量,开展“帮教、帮富、帮家、帮困”四帮工程,不断延伸边缘特殊青少年服务广度及深度。

2020年以来,团清新区委共为103名25岁以下社区矫正对象建立1人1档,其中对54名重点服务对象落实每月跟进服务、对49名非重点落实每季度跟进服务,累计完成电访服务711人次、家访服务236人次、跟踪重点个案17个。

为社矫人员链接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江绮雯 摄

为社矫人员链接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江绮雯 摄

近两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教育、志愿服务、就业指导等活动40场次。以青少年矫正对象为主体成立“清新区阳光志愿服务队”,40名青少年矫正对象在“i志愿”系统实名注册,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21小时。

为了更好帮助青少年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该项目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在清远联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建立就业帮扶基地,发动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内部互助,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为其争取更多实习就业机会,共帮扶65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成功就业。

2022年,该工作案例在第十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群众项目中以清远市第一的成绩入围广东省决赛,并最终荣获省级三等奖。

团清新区委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与提升共青团干部执行力、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有机结合起来,把“伙伴同行”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作为凝聚青少年事务社工力量、参与“四个清新”建设的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青春+”,使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回归社会的“软着陆”,从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让青少年的幸福更具“质感”、更有“温度”。

团清新区委组织社工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知识讲座。江绮雯 摄

团清新区委组织社工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知识讲座。江绮雯 摄

【记者】江绮雯

【通讯员】团清新区委

编辑 余燕欢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