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主办,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承办的第十期珠澳科技创新大讲堂走进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总装生产线。主讲嘉宾“鲲龙”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现场分享水陆两栖飞机的发展与应用,为到访的北京理工学院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同学们上了生动一课。参加活动的还有来自珠海、澳门的科技部门、相关企业及研发机构代表等。
“探索、发展、巅峰、衰退、复兴,水上飞机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而AG600的横空出世,也代表着当今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先进水平。”“鲲龙”AG600飞机是当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于2016年在珠海总装下线,2017年陆上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特种用途飞机研制领域重大突破。中航通飞华南公司总工程师、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回顾历史进程,从飞机制造的行业角度讲述背后故事,为在座听众娓娓道来。
黄领才介绍,我国对水上飞机的研制早在百年前就已涉足,中国早期航空先驱巴玉藻、王助等人在1919年即已成功研制。由于水上飞机不需要修建机场,在早期发展中颇受世界各国青睐,并一度向着重型化方向发展。在世界航空器制造史上,水上飞机曾创下了不少纪录。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水上飞机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波折,显得较为沉寂。
黄领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上飞机应用场景已较百年前有了极大的变化,并随之产生了水陆两栖飞机,在旅游、运输、巡逻、搜救、灭火等领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水上飞机总数超万架,大多属于轻型飞机,大型飞机仅约300架左右。水上飞机在全球的市场空间仍有待开发。
“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流湖泊众多,为建造水上飞机机场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黄领才提到,特别是在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领域,水陆两栖飞机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随着海洋活动逐渐走向远海,对提升中远海的应急救援能力有着迫切需求。而面对森林火情造成动辄以亿元计算的经济损失,以及在灭火救援的人身安全威胁,AG600的研制也有着重大意义。
“尤其是近年来,每当看到发生森林火情的事件,都感到身上担子很重,有一种迫切感推动着整个AG600团队昼夜奋战,希望尽早实现让大飞机投入到应急救援的实战中去。”黄领才表示。
聚焦大国重器,“鲲龙”AG600是与C919、运-20齐名的我国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黄领才特别提到,“鲲龙”AG600研制走的是国产化自主研发的道路。“从最初在国际上寻求合作不成,到下定决心自力更生,如今看来这条路走对了!”
据介绍,“鲲龙”AG600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在整个AG600研制的过程,也推动了国内民机配套能力提升,初步建立了水陆两栖飞机适航审定基础和方法,提升了民机机载设备适航能力。
尤其是在研制初期平均年龄仅27岁的年轻团队成员,如今已纷纷成长为年富力强,更具经验和能力的业务骨干,为日后建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发生产体系搭建了人才梯队,为形成国内自主的产业链打下基础。
“鲲龙”AG600“上天”“入海”,其背后的研发故事让在场观众倍感振奋。随后,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进一步走近AG600实体机,在总装车间内一睹大飞机的风采。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曾佳怡表示,活动内容贴合自身的专业,从中学习了解到非常多陌生的知识点,也对飞机制造的专业更感兴趣了。
据悉,珠澳科技创新大讲堂聚焦珠海重点产业领域,打造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在2020年12月首次举办。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戴舸表示,未来,珠澳科技创新大讲堂将继续聚焦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科技前沿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金融推动产业等核心内容,助力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湾区科技创新品牌。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