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365天:俄乌冲突带来的三个“关键时刻”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基辅街头,在荷枪实弹的士兵警戒之下,美国总统拜登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来了个拥抱。

这个“迟到”的拥抱,泽连斯基整整等了一年。面对现场无数镜头,他“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泪花。

这场会面,细节满满:

比如拜登系了一条蓝黄相间的领带,是乌克兰国旗的颜色;

比如背景音乐不是军乐队奏响的国歌,而是尖锐的空袭警报。

图源:卫报

图源:卫报

拜登并没有空手而来,4.6亿美元的“见面礼”,或许是令泽连斯基“动容”的真正原因。

另一边,俄罗斯“春季攻势”已经拉开了序幕……

2月21日,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指出西方正试图将局部冲突转变为全球对抗,俄方将以适当方式回应,他强调想在战场击败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00:29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想在战场击败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视频来源:澎湃新闻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想在战场击败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刚刚结束的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传来遗憾的消息,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防务高官及专家,仍未就俄乌冲突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

俄乌冲突升级一年,形势发展如何?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方读+带你回顾、展望。

这一年,俄乌之间的“冲突时刻”

2022年2月24日清晨,普京宣布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普京宣布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普京宣布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几分钟后,乌克兰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和顿巴斯传出炮火声。当天,两国断交,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持续一年的战事大幕由此开启。

回顾这一年,俄乌冲突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俄军挺进。

去年2月24日至4月中旬,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乌克兰,试图以“闪电战”攻下基辅,但因后勤补给问题被迫从基辅周边撤出。

第二个阶段:冲突加剧。

去年4月中旬至9月,俄军将重心放在乌克兰东部,接连拿下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将乌东与南部连成一片,直通克里米亚,亚速海成为俄罗斯的内海。

2022年5月20日,载着乌克兰武装人员的巴士驶离马里乌波尔。新华社发(维克托摄)

2022年5月20日,载着乌克兰武装人员的巴士驶离马里乌波尔。新华社发(维克托摄)

第三个阶段:战事胶着。

去年9月,乌军在美西方的军备援助下,宣布收复哈尔科夫近万平方公里领土;同月,普京发布部分动员令,扩军30万。10月,乌东四州在公投后正式并入俄罗斯联邦。11月9日,俄宣布从乌南部关键城市赫尔松撤出。

12月以来,俄乌双方仍在多条战线上激战,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其中争夺的焦点是乌东的交通枢纽巴赫穆特。这里发生的激烈巷战,使双方伤亡惨重。

这个春天,俄乌双方正各自为春季展开新攻势做准备,战局很可能进入下一阶段:俄军卷土重来,包抄乌军;乌军严阵以待,试图重创俄军。

进入第二个年头,冲突长期化、扩大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这一年,霸权国家的“暗战时刻”

乌克兰的紧张局势由北约东扩问题造成,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由于美国一味地搞集团政治、对抗外交,最终导致大国关系失去平衡,出现地缘政治悲剧。

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冷战以来,美国对欧洲的战略是一贯的:既要防止欧洲再工业化,特别是阻止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帮助欧洲崛起;也要削弱俄罗斯、分化欧洲大陆,从而避免俄再度成为美国的威胁。”

慕安会期间,慕尼黑的反战示威游行 图:央视报道截屏

慕安会期间,慕尼黑的反战示威游行 图:央视报道截屏

让冲突持续升级,美国将得到什么?

从地缘政治上来看,美国的影响力版图得到扩大;

从经济利益上来看,军售和西方对俄制裁都让美国获利。

图为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武器。

图为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武器。

在这个角逐场上,美国及其盟友不断打破禁忌,向乌克兰提供多种类型武器,包括防空导弹、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自行火炮。

此外,他们不遗余力地向俄罗斯打出“制裁牌”。就在本月,欧盟宣布了第十轮对俄制裁方案,而美国新一轮对俄制裁涉及能源和军工领域。

虽然美国没有亲自下场参战,但无论是经济战还是其他形式的战争,美国没有一分钟不参与其中。

拜登此次“访乌行”,再度反映出美国政府希望俄乌冲突变成持久战、消耗战。

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俄乌两国人民而言,唯有无尽的苦难。

交战区沦为废墟,生命在转瞬间凋零,人们被迫背井离乡……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布了俄乌冲突中的平民伤亡人数,在2022年2月24日至12月26日期间,已知有6884人在乌克兰死亡,包括429名儿童。

而实际数字,必然高于这个数据。

2022年3月8日,一对情侣在乌克兰伊尔平告别。新华社发(迭戈·埃雷拉摄)

2022年3月8日,一对情侣在乌克兰伊尔平告别。新华社发(迭戈·埃雷拉摄)

对于身陷战火的平民,冲突带来的流血和苦难仍然看不到尽头。

这一年,世界舞台的“危机时刻”

俄乌冲突的破坏力不仅仅体现在战火烧灼的土地上,它给全球带来了能源、食品及金融“三重危机”。

05:05

危情365天——俄乌冲突卫星调查系列 视频来源:新华社

危情365天——俄乌冲突卫星调查系列

过去的一年——

燃料问题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引发超过4400起抗议和骚乱事件,能源价格的高企可能令全球数以百万计人口陷入极端贫困;

食品问题在90个国家和地区造成1391起抗议和骚乱事件,45个国家亟待外部粮食援助,突发性饥饿人口数量激增6000万人;

俄乌冲突以来,德国各大超市商品涨价和缺货现象频发,加重消费者负担。 图源:新华社

俄乌冲突以来,德国各大超市商品涨价和缺货现象频发,加重消费者负担。 图源:新华社

连锁反应让普通民众承受着本不该有的代价。

2022年7月5日,斯里兰卡科伦坡,加油的突突车排成长龙。

2022年7月5日,斯里兰卡科伦坡,加油的突突车排成长龙。

在斯里兰卡,由于燃料紧缺,车辆在加油站外大排长龙;

在英国,皇家邮政工人因通胀高企举行罢工,邮政服务陷入瘫痪……

多重危机之下,这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军事冲突”,对全球的破坏仍在持续发酵。

在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看来,俄乌冲突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规模的陆上战事,其负面外溢效应不仅先后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等多重危机,亦破坏了国际合作的氛围。

在世界变得更加“阵营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声音显得那么珍贵。

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呼吁劝和促谈。

2月21日,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外交部长秦刚再次阐述中国的原则立场:方将继续劝和促谈,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话协商,解决各方关切,谋求共同安全。

王辉耀指出,俄乌冲突与全球各国息息相关,国际社会力量应在劝上发挥更大影响力,特别是基于联合国框架寻求这场危机的解决之道。

“不要更多战争!”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2月19日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图源:新华社

“不要更多战争!”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2月19日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图源:新华社

冲突仍未结束,但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谁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相信未来自有公论。

而如今,和平能否尽快降临,相信这是全世界大多数人最关心的答案,也是最期待的结果。


(稿件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牛弹琴、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

【话题研究员】泠汐 吕虹 魏伯航 田一鸣

【长图】彭奕菲 李杰伦 王露纯 杨铭 莫迪

【策划】纪蓓 古嘉莹 李杰伦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