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法院:跑出金融司法协同治理“加速度”

南方+ 记者

作为全省首家的顺德区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在佛山市新城区中欧中心挂牌启用刚满一个季度。记者于2月21日从佛山市顺德区法院获悉,该院金融审判执行团队入驻金融司法协同中心3个月以来,共办结各类金融案件4658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8000万元,案件审理周期、执行周期有效缩短,仅为其他民商事案件的33%和36%。一审服判息诉率98.8%。

佛山市顺德区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是由顺德区法院、检察院、诉前和解中心、金融商协会派驻职能机构,构建一体化金融纠纷解决平台,协同开展审判、执行、检察、调解等相关工作,推动前端诉源治理、中端多元解纷、末端高效审判“三端”无缝衔接。

该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于去年11月成立以来,顺德法院抓紧抓实司法办案、改革创新和协同治理三项任务,依法优质高效化解各类金融纠纷,推动金融审判执行工作与检察、调解、行业协会融合发展,“司法保障+金融监管+诉源治理+行业自治”的金融法治创新体系愈加鲜明。

图为当事人在佛山市顺德区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办理金融诉讼事务。顺德法院供图

图为当事人在佛山市顺德区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办理金融诉讼事务。顺德法院供图

■ 专业、高效、便民

800余件信用卡纠纷同步交互式审理

仅用20天全部审结

金融司法协同,着力点在于办案主业。

佛山市顺德法院紧扣这个核心任务,以专业、高效、便民的金融司法服务助力金融行业发展壮大和金融营商环境优化。该院金融审判执行团队入驻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一个季度以来,共办结各类金融案件4658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8000万元,案件审理周期、执行周期有效缩短,仅为其他民商事案件的33%和36%;一审服判息诉率98.8%,发回重审和改判率仅为0.25%,办案效率、质量、效果均实现显著提升。

“实施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以及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深度运用,使得我行金融案件的处理效率提升了30%以上。”一大型银行顺德分行内控与合规部负责人表示。

充分借鉴一站式政务服务的有益经验,以当事人为中心,率先实行金融案件立案、审判、执行、调解一站通办,促进各诉讼环节相互衔接、深度聚合,全方位便利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的一大亮点。

数字金融时代,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司法工作,迫在眉睫。不久前,顺德某金融机构诉讼代理人严律师批量立案800余件信用卡纠纷,顺德法院同步对该批类案进行交互式审理,仅用20天就全部审结,用时缩短50%以上。

纠纷化解为何如此高效?类案批量智审平台是关键。平台采取“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围绕当前金融产品通用合同文本中的主体、标的、送达、存证等提取审理要素标准30余项,并通过模块化数据生成实现类案批量、统一处理,覆盖立案、排期、送达、庭审、宣判等全部诉讼环节;嵌入区块链技术和失联修复技术,利用大数据找到失联当事人,推进诉前调解,确保执行效果。

借力智审平台的推广应用,顺德法院金融快审团队法官年均办案量有望突破1500件以上,将实现以不足8%的法官办结全院超过30%案件的愿景。鉴于有效推动了金融司法应用场景的全面革新,金融类案批量智审平台获评2022年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案例。

图为顺德法院法官运用智审系统进行网上开庭。顺德法院供图

图为顺德法院法官运用智审系统进行网上开庭。顺德法院供图

■ 务实、改革、创新

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应用

全面提速金融审执工作效率

金融司法协同,关键点在于改革创新。

“走老路,去不到新的目的地。”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在加速案件办理周期、打击逃废债行为等方面具有较高期待。顺德法院紧盯上述难点痛点,挖潜力,激活力,聚合力,先后推出一批务实管用、可操作性强的改革举措,助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担保物权、支付令等非诉讼程序,相较诉讼程序而言,具有简便灵活、成本较低等特点,尤其适合法律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争议不大的简单金融案件。由于现有规定对上述非诉讼程序的具体适用标准不够明确,实践中多数法院仅着眼于金融案件诉讼程序的优化完善,非诉讼程序的适用情况并不理想。

今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发现借款人郑某提供抵押的房产已被另案查封,郑某也无力清偿剩余借款。考虑到银行对房屋享有优先受偿权,另案债权人处置房屋的积极性也不足。若按照正常程序,银行需要经历一审、二审、执行处置等多个诉讼环节才具有清偿可能,至少耗时18个月以上。

如果适用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且相应条件确已成就的,法院将在一个月内审查完毕,裁定准许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由于财产变现周期大幅缩短,银行的不良债权能够得到及时核销,郑某的债务可以得到早日清偿,另案债权人也可以早日从变现财产中获得分配,将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的有利局面。

在得知顺德法院已细化完善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审理程序后,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第一时间提交了实现担保物权申请。目前,该案已进入审查阶段。

支付令督促程序也是提升简单金融案件审理效率的利器。对于金额明确的金钱给付之债,如信用卡、小额金融借款合同等纠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均可导入支付令督促程序。债务人收到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支付令生效即可申请进入执行。经了解,支付令督促程序已完成调研论证,将于近期正式实施。

“实现担保物权、支付令等非诉讼程序的推广应用,既可全面提速金融审判执行工作效率,又可与小额、简易、普通等诉讼程序显著区隔,是推动形成梯次有序、各司其职、相互补充金融案件民事诉讼格局的有益探索”,顺德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周子昌说。

■ 共商、共建、共治

区法院与区诉前和解中心一个季度

共调解金融案件235宗

金融司法协同,落脚点在于协同治理。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协同部门的共同努力。顺德法院强化与金融检察办公室、诉前和解中心、金融商协会等的机制协同,通过召开主任办公会、联合开展打击逃废债行动、发布审判白皮书等方式,集中研判金融风险,推动形成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功能协同的金融态势研控模式,金融风险指数逐步降低。

“感谢法官和调解员换位思考,想当事人之所想,注重实质公平与和谐,运用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传递司法正能量”,2022年11月17日,被执行人苏某夫妇向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送来锦旗并连连道谢。

这是顺德法院与诉前和解中心共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的缩影。苏某因逾期偿还房屋按揭贷款,被判决一次性偿还剩余贷款本息及违约金90余万元。经调查了解,苏某之所以逾期还款,是因为家庭出现了重大变故,她的公公确诊肝癌晚期,高额的治疗费和护理费让他们一家难堪重负,而苏某是一名月嫂,去年初因怀孕停工,丈夫的收入也受疫情影响而减少,房贷逾期实属无奈。

考虑到苏某并非恶意逃避债务,其家庭经济状况也正在好转,涉案房屋也是苏某的唯一住房,案件存在调解可能,执行法官联合调解员共同开展多轮调解,促成苏某与银行达成和解。

一个季度以来,顺德法院与区诉前和解中心共调解金融案件235宗,涉案金额共计555万元,助力缓解后疫情时代社会大众金融信贷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顺德法院金融执行团队就复杂金融案件处置工作进行讨论。顺德法院供图

图为顺德法院金融执行团队就复杂金融案件处置工作进行讨论。顺德法院供图

此外,顺德法院与区科技局、金融检察办公室、银行同业商会及各主要金融机构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共同研控金融业发展态势,防范苗头性风险隐患,建立金融违法线索移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联合发送司法建议等协同响应机制6项;

与银行同业商会联合出台被执行人举报奖励办法,共同打击逃废债行为,以强有力举措保护金融债权安全,截至目前共查控被执行人车辆30余台,促进金融债权可执行到位金额超过300万元;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等行业企业通过票据行为向上下游行业、企业传导债务风险,梳理近五年票据纠纷审理情况并公开发布白皮书,提出加强协同监管、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研判等4项建议,促进票据市场交易稳定有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接下来,顺德法院将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金融司法服务全面“竞标争先”,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吸引更多更优质金融头部企业落户顺德,为顺德金融展翅工程和金融集聚区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唐梦

【实习生】李昱莹

【通讯员】潘敏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