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委员说|朱利霞:全区统筹、全链条干预,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南方+ 记者

   南方+ 何俊 拍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但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易发生、低龄化且重度比例高的问题。

作为深圳的教育大区,宝安现有超50万学生,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任务艰巨。

2月20日,宝安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幕。宝安区政协常委、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利霞从建立全区统筹的工作机制、完善全链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营造宽松友爱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等五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南方+ 何俊 拍摄

构建超大城市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救助体系

“根据权威调查,国内4个小学生中有1人存在睡眠问题,初中生的焦虑检出率为27%,高中生焦虑检出率为28%。”

在朱利霞看来,这说明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水平低、方法不得当,也在于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待完善,精神卫生公共资源供给及相关专业人员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在朱利霞看来,这并非只是教育部门的工作,需要建立全区统筹的工作机制。

朱利霞建议,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由组织、政法、教育、卫健、公安、团区委、妇联、关工委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小组,制定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规范,并且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集中研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外,要完善全链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可以借鉴上海经验,构建超大城市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救助体系。”朱利霞提出,按照心理危机行为“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跟踪”的模式,逐步健全完善宣传预防、诊疗干预、关心关爱、跟踪管理等工作体系。

具体而言,教育部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开展“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练好体、奕好棋”等“五好”基础素养工程,引导学生善待生命。

卫健部门面向中小学建立规范畅通的心理异常青少年转介流程和干预方案。优化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依托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各综合性医院精神专科,将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打造为精神专科医联体互联网医院。

团区委、区妇联、各社区等组成社区关爱小组,为社区因心理疾病休学在家的学生提供健康服务和跟踪关爱工作。

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审方面适度倾斜

针对精神卫生公共资源供给及相关专业人员不足,难以支撑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问题,朱利霞建议,教育系统要针对性对学校行政、班主任、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

此外,宝安区委人才部门以及区人社、卫健、教育等部门优化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拓宽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引进和安置政策,将精神科医师纳入紧缺卫生人才范畴。

为了增强精神卫生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朱利霞提出:“可以在薪酬待遇方面,对从事精神卫生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度倾斜,在职称评审方面考虑其特殊性。”

与此同时,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营造宽松、友爱、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也十分重要。比如,成立宝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组织建设提升我区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着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从制度源头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固疾。

【记者】苏国锐

【摄影】何俊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