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南方日报》A10版报道。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澜。一望无际的大海,是湛江向深蓝挺进的最大底气。
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全省最长,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近年来,湛江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新路,获评为“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2022年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在湛江遂溪县草潭镇海域,一个个深海网箱构成一片海洋牧场。 郭龙碧 摄
仓廪实,看深海。南海之滨,碧水荡漾,湛江正奏响海洋牧歌的嘹亮号角。
眼下,湛江视海洋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和水产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
自然资源优越
深蓝产业大有可为
蓝色是雷州半岛的浪漫底色。这里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太阳总辐射量大,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23.5℃,近海饵料丰富,自古就是天然渔场。
湛江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占全省的30.2%、全国的6.9%;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1.6倍,其中负10米等深线以外的深远海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发展深远海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湛江沿岸海域生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物种资源丰富,拥有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底草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
依靠海岸线长、海域开阔、水质优、水温和盐度稳定适中等海洋资源优势,湛江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全市在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共3个,分别为遂溪县江洪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湛江市硇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吴川博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建成特呈—南三、流沙、东海岛、东里、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深海网箱数量达3500多个,占全省70%,另有桁架式养殖平台1个。以金鲳鱼为例,一个100米周长的网箱,年产量可达10万斤,相当于陆上200亩池塘的鱼产量。
根据规划,到2026年,湛江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同时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湛江深知水产种业是保障“蓝色粮仓”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沉淀,全市已建立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现有118个水产种类共445个品种或品系,率先解决对虾种质资源长期依赖进口问题,培育出6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占全国审定该品种的50%。全市现有水产种苗场482家,36种水产动物人工繁育技术已攻克并投入生产应用。
全产业链发展
年产值500多亿元
网箱制造、网具生产、配合饲料、冷藏加工、陆基服务……深海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全产业链日趋完善。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5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等七大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养殖致富的支柱产业。
湛江是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基地,饲料加工厂30多家,年产水产饲料90万吨,约占全国水产饲料60%;抗风浪、智能化网箱技术全国领先,深水网箱销售量约占全国的60%。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以水产品为原料的虾酿酒、生蚝保健品、蚝壳生态环保建材等呈产业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成为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湛江不断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18家,拥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水产相关企业20家,其中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全市取得出口卫生注册的水产加工企业30多家,产品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出口认证112家。
在预制菜蓝海中,湛江抢抓机遇,出台《推动湛江预制菜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从生产、科研、人才、贸易、品牌等多个维度出发,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打造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基地,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会,高标准建设吴川、遂溪2个预制菜产业园,目前已有12家企业进驻,促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
为加强预制菜产业人才支撑,湛江积极推动校企强强联合,广东海洋大学联合广东恒兴集团等企业成立了“湛江市预制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湛江市预制食品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联合国联水产等企业成立了“湛江市预制菜烹饪与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开展水产中央厨房研发、人才培训、标准制定、品牌推广、营销体系建设。
依托丰富优质水产品和粤菜师傅研发优势,近年来,湛江开发各种菜系预制菜品700多个,2022年预制菜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55亿元,进一步擦亮“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做强金鲳鱼产业
打造国内行业风向标
今年春节期间,在湛江的海洋牧场上,茫茫大海的深海网箱旁,一场场“岭南海捕”正在火热进行中,渔民们喜笑颜开……
这正得益于湛江以“年鱼经济”为切口,全力推进金鲳鱼“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与品牌建设。在2022湛江金鲳丰收季暨“年鱼”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湛江邀请全国超百名采购商走进金鲳鱼生产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签约金额高达3.2亿元。自去年11月湛江金鲳鱼丰收季后,鱼价持续稳涨,收购价达25元/斤,金鲳鱼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鱼”。
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图为金鲳鱼喜获丰收。 李波 摄
“挪威有三文鱼,湛江有金鲳鱼”——湛江提出这一响亮口号,对标挪威三文鱼,做大做强金鲳鱼产业。
湛江通过联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金鲳鱼产业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广东海洋大学牵头成立湛江金鲳鱼研究院,为金鲳鱼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岭南师范学院团队联动粤菜师傅共同研发出“湛江金鲳”百道菜品。
在预制菜赛道上,金鲳鱼同样表现出彩,目前湛江近20家水产企业发展预制菜品类20余个、品种近500个,总产值达40余亿元,其中金鲳鱼预制菜产品多达200多个。湛江金鲳鱼更是作为2022年广东预制菜首柜产品首发RCEP成员国,成为湛江水产出口的明星产品。
目前,湛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年总产量1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40%,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价格及市场走向被称为“中国金鲳鱼行业风向标”。
推动转型升级
智慧渔业蓄势待发
深海牧鱼,数字铸魂。近年来,湛江依托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加快探索实现养殖转型升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推动渔业养殖的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能再上新台阶。
去年4月,湛江市第一个大型立体平台型桁架式深海网箱“海威1号”投苗放养。该网箱分设两个深12米的网箱,每个网箱可养殖水体7500立方米。去年8月,“海威2号”动工建设,该网箱养殖水体达3万立方米以上,搭载智能养殖平台配套吊机、看护平台、物联网信息系统等相关生产设施设备,建设海上科学综合实验室。
今年1月,湛江湾实验室举行智慧渔业研究中心揭牌暨渔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仪式。智慧渔业研究中心主要解决岸海一体数据通信、工业化精益养殖作业设备的关键技术、深海养殖智能辅助决策、解决养殖数据增值等问题。
2月,湛江接连召开广东海洋牧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智慧渔业高端论坛,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海洋牧场发展贡献“最强大脑”。
眼下,经纬实业正与湛江湾实验室合作,探索雷州湾集群式智慧渔业养殖工程建设,通过海洋装备技术与生态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深远海集群式智慧养殖工程建设的系统规划。
案例
湛江湾实验室:
培育百亿级养殖产业集群
突破鮸鱼、高体鰤等鱼种的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湛江湾1号”“海塔1号”通过专家论证;筛选出支撑“湛江红树林种养耦合示范工程基地建设”的适植树种和水产养殖品种……这一项项沉甸甸的研究成果,均产自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
按照“立足湛江、服务湛江,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功能定位,湛江湾实验室结合地方实际,深耕海洋牧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出主攻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研究,培育百亿级养殖产业集群。
湛江湾实验室积极探索与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建创新联合体,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深远海养殖产业链的断点、痛点、难点、堵点,推行体系化科研创新,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体系的七大板块(养殖平台总体、养殖智能化、优质鱼种育繁推、养殖鱼类精深加工、养殖服务保障、养殖平台能源自供给、通信与大数据)进行全产业链同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如海洋鸿蒙系统等自主可控,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助力湛江深远海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蓝色粮仓”。
目前,深远海养殖平台设计与建造初见成效——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预计2024年下水运作;联合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设计的大型养殖网箱计划今年3月下水;卵形鲳鲹、石斑鱼等南海“蓝粮”品种,正开展养殖标准化与产业化应用;占地700平方米的渔业指挥控制中心正加快建设。
2023广东海洋牧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湛江召开。许航 摄
院士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麦康森:
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2/3,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未来食物从哪里来?目前土地基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向海洋要食物。湛江湾实验室利用湛江优势,为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为食物的供给作出了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湛江的海洋渔业走在国家前列,发展渔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生态渔业非常重视水质,深远海养殖正是看中了海洋广阔的领域、优质的水资源。目前,做海洋装备的不懂渔业,做渔业的不懂装备,希望湛江在推动海洋装备跨界融合这项挑战性事业的发展上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生物技术专家陈松林:
湛江是海洋大市,拥有区位优势,海水养殖优势明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牧场示范市条件优越。建议湛江加强海水鱼类良种育苗科研攻关,尽快建立育种育苗繁育基地,加强海水育种技术创新,选育抗病高产新品种,打造技术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探索智能化、体系化、前沿化的发展路径。
对话
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发展海洋牧场
问:恒兴集团成立30余年来,已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水产食品产业链,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代海洋牧场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近年来,恒兴在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方面先行先试,经历并助推传统浅海养殖向深水网箱海洋牧场梯度发展。公司于2010年建设广东第一个深水网箱产业园,到目前在全国拥有深水网箱6000多个,带动农户发展网箱10000多个,一步步向深蓝挺进。
恒兴致力种业兴海,不断攻克种业“卡脖子”难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项目,大力开展海水鱼的选种育种,现已建立军曹鱼、鮸鱼、石斑鱼、金鲳鱼等多个品种的网箱养殖技术标准。
恒兴高度重视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及养殖工船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推动下,联合湛江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单位建立创新联合体,融合养殖平台、养殖智能化、养殖技术、精深加工、能源自供给、服务保障、通信大数据,形成了“7+1”板块的全产业链,系统推进,目前深远海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海塔1号”已经立项生产。
问:当前,我省正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接下来,恒兴将如何担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任,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答: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重要举措,也是湛江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恒兴将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充分发挥在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牧场的投入,加快对传统网箱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智能化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的建设;进一步加大种业投入,投资建设育种中心,强化育种质量,打造水产种业的“湛江芯”。
与此同时,恒兴将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水产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运作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促进全省、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 海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