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根据社会面治安防控形势需要,广州市深度挖掘基层自治、群防共治志愿服务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以优化提升“广州街坊”等城市群防共治队伍实战应急能力为主抓手,在医院、中小学幼儿园、商圈等重点单位和场所先行探索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人流密集场所、企业事业单位、村居社区等四类标准在全市推行建设最小应急单元,形成市、区、镇街、村居/社区四级联动,深入应急处置“最后一公里”。
如今,走在广州大街小巷,很多酒店、商铺、市场的门口都挂有“最小应急单元”的牌匾。开展巡控值守、处置突发事件、先期制止违法犯罪……最小应急单元已成为广州开展群防群治的一张闪亮名片。
作为广东省会城市,广州常住人口超1800万、辖区超7000平方公里,为助力广州群防群治集约化、系统化、便捷化,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广州软件院)孵化企业中科智城为广州最小应急单元开发制作了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落地实践,收获了众多认可与好评。
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
一、群防共治筑城市“岗哨”
目前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归集了社会面各公共场所的安保、场所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场所从业人员等社会力量29万人,与公安专业力量共建“一键互通”的群防共治队伍。紧急情况发生时,最小应急单元值守人员一键上报险情信息,同时携带统一装备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第一时间与公安队伍快速联动,控制公共治安态势发展。
(一)在线通话
系统通过与电话盒子等硬件设备进行对接与调用,支持在平台上的电话拨打与通讯应用,实现指挥中心与一线从业人员的快速联动调度。
(二)及时响应
公安部门收到上报信息的同时“一键”派遣专业警务人员抵达现场,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的极速响应。
(三)应急发布
系统支持对应急事件发布范围进行圈选,并向周边最小应急单元发布应急联动级别响应信息: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根据相应的应急级别提供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联动。
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着眼于巡控值守、应急避险、紧急处置等突发事件的统筹调度,化整为零、化散为聚,形成守护城市安全的一道道“岗哨”,实现城市群防共治资源再整合、再组织、再优化。
二、“一张网”监管智能评价
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为全面庞大的防控力量提供坚实的值岗监管后盾,对从业人员实施“实人、实名、实岗、值岗效能”的监督管理。基于“一张图”的形式,集约管理各类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开展对参与群防共治的从业人员配备、值岗效能、装备配置、应急调度、安全培训、学习与宣传管理等综合管理、值岗监管、指挥调度的应用。
(一)具有丰富图层叠加
归集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小区、办公楼等A/B/C/D各类最小应急单元、对讲机等图层,以脱岗、值岗、休息等最小应急单元上岗状态为监管要素,开展社会面防控态势实时监管。
(二)支持分级分权查询与值岗效能统计专题
从最小应急单元、从业人员、行政区域等维度,对值岗、脱岗、未达标、休息中、放假中的执勤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对上岗率、上线数、值岗达标数等进行统计,监管并掌握各行政区域的值岗效能。
(三)以练为战砺“精兵”
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支持公安指挥部门发起“拉动测试”,警务人员收到指令后需快速抵达指定地点,点击“到达现场”按钮,完成“拉动测试”的签到到岗。系统自动整理分析,将相关到达现场信息上报至最小应急单元监管中心进行到岗展演。
目前,在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广州市平均每天随机开展最小应急单元拉动测试、应急演练705个单位,确保各单元始终处在“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做到全时全力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是应对复杂多变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探索。”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最小应急单元聚焦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治理资源下沉,进一步把风险防控做深做实做强,积极探索出了新时代专业力量引领下的城市群防共治新路子。
一个个挂有“最小应急单元”标识的平安“小细胞”,织密起了城市的“大安全”。截至目前,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助力广州建成“八统一”最小应急单元2.3万个,已覆盖了全市11个区,协助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600余起,广州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
在人口规模不断上升、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的城市治理背景下,最小应急单元管理系统为智慧城市应急与监管给出了满意的答卷。广州软件院也将秉承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的总体定位,继续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聚焦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政务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智慧食药监管、区块链、智能交通、智能视频分析、电子数据取证、软件测评等方向聚焦民生福祉,勇担社会责任,更好履行智慧城市建设职能使命。
来源参考:南方日报
联系人:张延峰
电话:15914359445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