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傅建平:规范场外数据流通重过数据交易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广东这两年创造了一系列的全国首创性改革举措,包括试点首席数据官、数据经纪人。经过前期的探索,充分发挥数据经纪人的‘数据矿主’和产业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开展数据协作与共享,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数据附加值,在规范场外数据流通已经发挥出了效果。整个过程强调的是数据流通,并没有数据交易,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规范场外流通方面潜力是无限的,而过去一大思维壁垒是把数据价值的发挥重点完全放在交易方面。”

2月18日,“‘数据二十条’背景下的数据要素化”研讨会暨《数据要素化100问:可控可计量与流通交易》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傅建平作《数据要素理论的创新探索与广东实践》主题分享。

傅建平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谁利用好数据谁就将赢得数据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对高质量、高价值数据要素的迫切需求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数据要素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

这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数据要素法规制度不健全;二是管理和技术加持保证是当前最大的痛点;三是数据要素存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此外,数据合规治理的能力以及个人的数字化素养等,都有待提升。

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当前最确定的就是数据合规。”傅建平说,这是因为数据合规可以规避风险,提升竞争力和创造价值。其中把“合规”分开来看,“规”理解为是法度、边界,为防止失控;“合”则理解为是一个动态过程,“合”字拆开来看,“人”往数据上进行延伸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一”理解是构建统一的数据合规治理体系的过程,“口”理解是全领域数据合规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数据合规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价值的追求目标。

“现在拥有的数据不敢用不敢流动,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怕出问题,此前没有将它当成要素来看,没有关注权属,但现在国家明确提出来是结构性‘三权分置’,如果能达到这么一个理想的价值追求,那么数据合规实质就是调整数据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数据生产力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它不仅仅是在前端,也涉及到整个数据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整个循环以及迭代的过程。”傅建平说。

会上,傅建平结合自身3年来深入参与广东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谈了一些经验。他说,第一个经验是数据合规贯穿广东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全过程,广东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两年多来成效显著。特别是广东的政策目标和所采取的政策工具,从定量分析来看高度契合“数据20条”。

他说,当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广东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结构性的改革来破解结构性的矛盾,从合理化、高级化、梯度化的视角,构建了数据要素市场结构的优化模型;二是结合广东的发展实际来推动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的竞争机制以及政府的保障作用,来促进数据要素的有序高效流通。

第二个经验是以高水平的数据治理来推动高质量数据供给,将数据合规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在制度、组织、能力、技术、安全等层面落实相应的合规措施,以保障数据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合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对数据要素市场的统筹协调、风险防控、市场监管和综合保障水平,以此有效发挥数据要素市场的功能。

傅建平还提到,广州数据交易所将打造“一所多基地多平台”的架构,广东在今年规划布局3-5个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将大大提高数据要素的附加值。同时,广东也在技术层面打造一体化基础运营体系,实现可信可控可追溯。

【记者】郜小平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