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学生心理问题易发期,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学生也可能因疑病状态和恐阳心理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此,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全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开学期间学生心理调适工作,防治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加强摸底排查、坚持家校协同、丰富校园生活,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春季学期。
提前介入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当前,高三年级学生正处于高考备考冲刺期,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稳定对考试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觑。为完善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网络,提高高三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在高三年级里建立心理委员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
“心理委员日常做好对全班同学的观察并及时记录他们的心理变化动态,并及时向班主任进行汇报。”该校高三年级相关负责人表示,心理委员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心理室的培训活动,配合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班主任及时处理同学中的各类心理问题,积极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精神支持和安全监护工作中。
为提前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湛江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每学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度,构建教育、公安、团委、卫健、妇联等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体系,建立预警平台,教育、卫健部门组建10支心理危机干预队,累计开展160场心理危机进校园宣讲活动。同时,发挥市心理援助热线0759-2352120和学校心理辅导室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落实三个100%
畅通心理援助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时下适逢春季开学,湛江市教育局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制度、课程、场所和队伍建设,畅通心理援助渠道,以三个100%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全市各学校100%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盘活社会资源,扩充心理辅导阵地建设。近几年,廉江市教育局积极发挥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辐射带动作用,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全市各学校100%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通过发挥5个心理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全市各学校100%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生开学返校后,各学校灵活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精心准备开学心理第一课,预留教学调整适应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春季学期学习生活。
“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在心理辅导工作上更不能一药治百病。”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相关教师表示,该校心理老师根据班主任的反映和心委的日常观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在收集了足够的材料后对每个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对症下药。
针对当前个别学生恐阳心理等问题,学校在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宣教的同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理性面对疫情,避免过度担忧或恐慌心理。向学生提供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学会学习、生命与成长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和健全人格。
家校协同社会联动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亲密的人。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和相互配合。为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湛江市多所学校已构建家校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各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创新日常沟通途径,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6所、市级规范化家长学校350所,赤坎区被授予“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
家校协同,也需要社会联动。廉江市积极发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2022年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社区、学校心理知识普及,多方位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教师到乡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
此外,学校定期向家长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科普信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电子产品使用、亲子沟通等育儿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危机预警常识及出现心理危机的支持性资源。据悉,2022年市教育局利用市广播电台《教育有道》栏目举办了3场心理讲座,300多万人次收听收看,今年2月11日“让春光温暖心灵”心理讲座,收听人数达115万人次,帮助学生及时“收心”,从容面对新学期。
【记者】刘梓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