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丨韶关武江红星村“转身”成社区,“村民”变“居民” 福利不变收益叠

南方日报

“从确认签字到收到分红,两天时间不到钱就到账了,开始我担心‘村改居’后分红会不会准时发放,会不会打折扣,现在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社员黄细义开心地说。新年伊始,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红星股份经济联合社社员们迎来了“村改居”后的首次分红。

红星村是全国文明村,也是韶关市第一批“村改居”试点。红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柏松告诉笔者,今年是红星村完成“村改居”后的第一年,红星村改为红星社区,“村民”变为了“居民”,“村改居”之后不仅原“村民”享受的福利不变,还实现了“居民”的收益叠加。

红星村位于韶关市武江河畔西侧,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三个片区,现有居民738人,管辖总人口近8000。“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22年,红星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132.66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4.19亿元。”陈柏松介绍道。红星村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展都达到了城镇水平,红星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对此,红星村“村改居”工作于2021年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坚持村民利益不受损原则,保持红星村‘村改居’后管辖范围不变、‘两委’班子职数不变、集体资产权属不变、集体资产权益不变。”西河镇党委副书记刘军辉介绍,在推进“村改居”过程中,始终把村民利益和集体利益摆在改革工作首位,“区委区政府为了全面激发村委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比如‘村改居’后设立的社区居委会,区政府将持续3年按照20万元/年的标准对其予以奖补,社区‘两委’成员将按照每人3万元/年的标准给予补贴。”

2022年9月23日,红星村召开村民大会,对《西河镇红星村“村改居”试点工作调整方案》进行投票表决,并以96.61%的同意率通过。当年11月4日,武江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红星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红星社区居民委员会,标志着红星村“村改居”工作的完成。

“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达3132.66万元,按照‘4∶4∶2’原则,村年集体纯收入的40%用于村民当年股份分红,40%用于村民集体福利支出,20%用于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陈柏松介绍,“村改居”后的各项福利制度“照旧”,“村民”变“居民”享受的福利不变。他表示,目前红星股份经济联合社共有社员621人,股份制和各项福利制度的推行,红星社区真正落实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

“2022年,我们的社员股份分红、退休金、合作医疗、奖学金等集体福利支出达到了1800万元,这是实打实的‘民生账本’。”陈柏松说,“‘村改居’后,社区水、电、路、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都会纳入市政建设,教育配套设施和社会保障将会进一步优化,让居民逐步享受高度城市化生活。”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红星社区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10日,《南方日报》A06版 报道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唐音 

【通讯员】神子良 朱文琳

编辑 李幔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