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打官司不用到处跑!肇庆首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成立

南方+ 记者

肇庆广宁北市镇位于广宁东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是广宁县最为偏远的山区镇之一,当地群众遇到纠纷想要“打官司”就得走崎岖山路到17公里外的江屯人民法庭办理业务,诉讼难一直是群众的“烦心事”。

今年1月,在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驻镇帮扶成员单位支持下,肇庆市第一个集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信访诉求调处、司法救助功能于一体的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在北市镇成立,打通司法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到家门口,我们百姓打官司终于不用到处跑了。”

无

“一块屏”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在该中心,法院的“云调解”远程调解平台、诉讼服务“一块屏”在这里延伸运用,可以远程接访、异地调解、纠纷预诊、网上立案、在线庭审、司法公开、在线确认,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科技赋能司法,让办案解纷从“线下跑”转为“网上办”,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指尖上”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无

“通过远程视频接访调解室配备的远程视频智能终端,广宁县人民法院、广宁县司法局、江屯法庭的联络员能及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的远程接访,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或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广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佘艺表示。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践行“枫桥经验”,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整合人民法院与镇综治办、司法所、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多元解纷力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有机结合,实现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

对起诉至法院的案件,中心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分流给中心召集相应调解组织、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对调解成功且符合司法确认的纠纷,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由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或人民法庭审核后现场生成法律文书;对无法调解的案件,及时将纠纷导入诉讼程序,形成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的无缝衔接,努力让群众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

无

中心还在北市镇十个村(社区)设置的“四职合一”工作专员,整合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情联络员、社情调查员工作职能,发挥多元解纷和普法宣传社会力量,来到群众当中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提高群众法治素养,引导群众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特殊群体权益有保障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助力特殊群体权益保障。

在三楼的留守儿童和妇女权益保护服务室,群众可以求助专职调解员、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员,获得免费法律咨询和涉案心理服务。

为畅通特殊群体维权“绿色通道”,中心制定专门法律帮助和救助方案,融合法律援助、诉讼费减缓免司法救助措施,对特殊群体法援案件严格落实跟踪、旁听、回访等制度。

“中心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法律救助和司法保护力度,主动介入和受理妇女儿童权益受侵害案件,提升妇女儿童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打造一个维权的‘避风港’,让他们能够放下芥蒂、敢于倾诉、勇于维权。”北市镇妇联主席董连金表示。

主动服务法治建设大局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还配备了法律专家库,由法院、司法局、律师等组成专业法律团队,为当地党政机关的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促进党政机关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中心同时是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通过不定期开设“法治大讲堂”、派发宣传资料、举办人民调解工作培训班、现场法律咨询活动等方式,以群众司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精准普法。

无

中心结合矛盾纠纷化解日常工作“送法下乡”,聚焦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法律问题和典型案例普法释法,让群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法律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市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推进司法力量下沉一线,着力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各种民事纠纷和社会矛盾,探索共建共治的法治乡村新路径,引导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冼颖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