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于近日印发广州市越秀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下称《计划》)。根据《计划》,到2025年,越秀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不低于0.9块;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智慧体育服务全面融入居民的体育生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50%,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的全覆盖;全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7名。
《计划》提出六大类、19小项主要任务。其中,在提升市民健身环境品质方面,《计划》提出,以打造“处处可健身”的运动空间、形成“10分钟健身圈”为目标,编制落实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并且,立足区域特点,加强健身设施和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所的功能整合。借力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三大商圈的转型升级,试点打造一家都市运动中心。
同时,《计划》也提出,打造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集聚空间,其中,以二沙岛为空间载体,以体育节、户外运动节、马拉松等为内容载体,打造世界级智能体育公园和路跑圣地。
重点关注
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总体规划设计
●打造“处处可健身”的运动空间,形成“10分钟健身圈”;
●建设一批嵌入式体育健身设施;
●借力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三大商圈的转型升级,试点打造一家都市运动中心;
●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空间舒适度,加强无障碍设施、休闲驿站、智慧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设置。
二、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升级改造
●打造一批创新引领的智慧运动场馆;
●推进越秀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本部、东山体育场等体育场馆的综合升级改造,实现管理服务智慧化,布局射击、壁球、保龄球、攀岩等时尚运动体验项目;
●推出一批公益、智慧、共享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加快市民球场智能化、共享化改建进程,覆盖越秀区各街道,实现无人化管理。
三、打造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集聚空间
●通过二沙岛的体育节、户外运动节、马拉松,打造世界级智能体育公园和路跑圣地;
●围绕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三大商圈,构建商圈潮流运动带;
●围绕越秀公园、林则徐纪念园,打造传统体育特色健身带;
●围绕“100场足球赛”的惠民体育赛事,将东山体育场和二沙岛体育公园打造成全民健身足球活动中心。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建设管理和公益开放
●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建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
●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
五、打造高质量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体系
●打造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竞赛模式;
●打造联赛机制,通过棋牌、乒乓球、毽球等运动项目,打造小型化、多样化、等级化社区体育联赛活动体系;
●重点培育和发展越秀特色群众体育项目,如门球、太极拳等养生活动。
六、不断提高全人群高质量健身活动服务水平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让每位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
●健全完善社区老年人健身组织,推广太极、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
七、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质量
●丰富“体质健身、科学健身”大讲堂等公益讲座内容;
●提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八、完善越秀区体育总会建设
●形成向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会议场地、活动场地等综合服务的自助共享模式。
九、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和活力激发
●以区足球、武术、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协会为龙头,打造一批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示范工程;
●建立体育健身团队孵化基地。
十、增强体育文化发展意识
●广泛开展体育文化宣传;
●与时俱进地打造体育文化产品。
十一、塑造重点体育文化品牌
●打造越秀公园、林则徐纪念园等体育文化阵地;
●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主题类路跑赛、定向赛;
●体育文化内容网络化、数字化,制作展示全民健身发展成果、弘扬体育精神的宣传片。
十二、提升体育文化创意能级
●打造具有广府特色的体育嘉年华活动和体育文化节活动;
●把越秀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体育文化中心的标杆城区;
●发挥好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羊城同创汇、广东文投创工场等文创园区丰厚的资源优势,加快产业整合。
十三、不断尝试“体医”融合
●引导建设一批体医融合实践示范项目;
●实行体育与健康人才的交叉培训,培养一批复合型运动健康专业人才。
十四、全面落实和深化体教融合
●学校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建立健全“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通道;
●支持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提供课后体育教学,开展竞赛、训练、培训等服务。
十五、大力促进文体旅融合
●构建“体育+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项目、精品线路;
●借助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迎春花市、“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广州爵士音乐节”等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具有越秀特色,展现越秀历史底蕴的体育赛事;
●依托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商圈以及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体育赛事、体育会展等活动;
●依托越秀山体育场这一特色足球文化品牌,开展100场足球赛事和开展足球培训。
十六、加快推进体育的数字化转型
●打造以全民健身电子地图、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社区体育服务配送、体质监测等事项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全民健身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
●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本部、东山体育场、二沙岛体育公园等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无线局域网全覆盖、社区体育设施“二维码”全覆盖。
十七、深挖体育消费潜力
●推广“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公益消费越秀模式;
●推广“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公益消费越秀模式。
十八、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北京路步行街、环市东,打造全国高端体育用品集散区;
●通过星之光数字体育产业园,打造越秀国家奥运冠军创业园;
●举办“数字体育趣味运动会”等数字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走入寻常百姓家。
十九、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引进国际顶级商业体育赛事;
●吸引国际知名体育组织和企业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越秀。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马艺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