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件解读:污染物是否超标存疑,疏散时间远远不够

科技能见度
+订阅

麻烦放在文章开头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引起热议。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东部邻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东巴勒斯坦城(East Palestine)一列诺福克南方火车发生脱轨并引发火灾。为避免潜在爆炸风险,6日,诺福克南方公司对装载了危险化学品氯乙烯的5节车厢进行释放,并做燃烧处理。此前,就已经有少部分氯乙烯发生了泄漏。

事故发生后5日,当地解除了对居民的疏散令。泄漏事故就此画上了句号?美国对氯乙烯泄漏的处理方式妥当吗?这次事故对环境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南方日报记者邀请了化工领域的专家解读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

燃烧处理氯乙烯,可行吗?

根据CNN报道,2月6日,诺福克南方公司对装有氯乙烯的5节车厢进行了受控释放,将氯乙烯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坑道中并使其燃烧。

从目前报道来看,美国采取将高温车厢中氯乙烯引出并燃烧的处置方式,在美国当局看来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方法。

“如果任由氯乙烯自发泄漏,很有可能发生爆炸。氯乙烯在常温下是气态,它的密度又比较大,会富集在空气底部,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如果发生爆炸,它的破坏力和破坏范围肯定更大,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会给当局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郑李垚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燃烧处理就是好办法。

“从事故的情况看,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气体扩散范围可能超出了美国当局给出的疏散范围(1英里),据称在距火车脱轨地点约5英里的河流中发现了数百条腹部朝上的死鱼等。”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王欣说。

社交媒体上关于此次事故的讨论中,二噁英和光气被反复提及。

郑李垚解释,如果氯乙烯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氯化氢和水,并不会产生二噁英。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危岩也提到,除非有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氯乙烯燃烧产生的二噁英极少。

“但现场的浓密黑烟就表明氯乙烯燃烧并不充分。尽管氯乙烯燃烧的研究不多,但有研究表明聚氯乙烯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二噁英,一些碳氢化合物在含氯物质存在下燃烧也可能产生二噁英。可能最终检测结果表明产生的二噁英确实很少,但也可能产生氯代多环芳烃等其他污染物,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氯代污染物或有机污染物这种大类,肯定总量是不少的。”郑李垚说。

这些物质有何危害?根据郑李垚介绍,光气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它不容易残留,因为化学反应性太强了,跟生物体接触就反应了,它主要损伤呼吸系统,被吸入后会造成中毒性肺水肿。二噁英和氯代多环芳烃会对动物的多个系统造成广泛的损害,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而且它们的残留性很强,会随生物链富集,在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也很长,会带来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健康风险。

除了上面提到的化学物质,这次事件还可能产生其他有害物质。

“氯乙烯和脱轨列车上的其他几种烯烃,它们在工厂进行聚合,用于制备各种塑料的反应是相对简单可控的,但它们不完全燃烧的反应路径是很复杂的。”郑李垚说,“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自由基,是很活泼的中间体,并且会伴随着一些环化和碳化过程,产生多种二次污染物。即使燃烧结束,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在光照下进一步发生反应,并随大气环流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部分污染物也会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长期污染。”

疏散时间不到一周,安全吗?

CNN在13日最新报道中称,在对事发当地的空气和水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没有污染物超标后,对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城居民的疏散令已于8日正式解除。

“当地空气没有闻到什么异味,感觉美国人都不是很在意,基本上都是觉得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事的感觉,身边也就我比较恐慌。”虽然美国政府坚称当地空气是安全的,正在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读大三的王同学还是向记者表达了担忧。

疏散令从3日发布到8日正式解除,前后时间不过5天。

郑李垚认为,“从生命安全角度,疏散范围应该更大,撤离的时间起码要一个月,这样可以多做一些检测来判断情况,包括它的变化趋势,但这需要政府有更强的执行力和透明度,才能使得民众配合而不至于恐慌。”

“目前美国政府公布的情况和网络上民众反馈的直观感受差别很大。假定美国政府确实对当地空气和水做了检测,但可能只检测了极少部分指标,也可能是采样点太局限,低估了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污染范围和危害。”郑李垚说。

外媒的部分报道提到,这次事故产生的二噁英并不多。

但郑李垚认为,可能某一单个有毒化合物剂量比较低,但是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多种有毒的副产物。除了二噁英,还可能会产生有毒的多环芳烃和氯代多环芳烃。“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综合影响,而且部分污染物通过生物链富集,很可能会达到对当地居民造成不可逆损伤的量。”

运输危险化学品,如何做?

“此次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处理的混乱,暴露出美国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等的管控不力。”王欣说,“虽然国内氯乙烯单体生产企业自产自用多,道路运输少,但国内每年还需进口大量的氯乙烯单体,存在管输与道路运输的风险。同时,国内液化烃的运输量大,存在的风险较高。”

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也给国内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及高毒化学品运输风险管控敲响了警钟。

在我国,氯乙烯被列入《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唯一点出要加强管控的危险化学品即为氯乙烯。

王欣认为,对于高毒化学品、液化烃的运输要强化监管力度,加强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除此以外,要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押运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的运输从业资格证,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容器和专用车辆进行盛装、运输。

在对运输车辆的管理上,王欣提到,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运输途中远离火种,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停车时要有人看管,防止泄漏时造成事故扩大。

【记者】段江含 张茵

【策划】吕虹 彭奕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张鹏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