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毒气、生死撤离、美版切尔诺贝利……俄亥俄州这事儿没完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今晨,“俄亥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一位,发生了什么?

当地时间2月3日,一声巨响传出,惊动了美国俄亥俄州东部一个不足万人的小镇。

人们走出家门,发现远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恐慌情绪在镇上蔓延开来……一列载有危险化学物质的火车脱轨,引发大火。

事故发生3天后,当局决定,燃烧列车上的氯乙烯,并将高毒性光气排到空气中。

事发地方圆数公里内,近两千居民因面临致命气体的威胁而紧急疏散。

00:23

不止氯乙烯!美国脱轨列车还载有其他有毒化学品

官员反复申告,“空气质量是安全的,供水系统也没有受到污染,群众可以安心回家。”

民众忧心忡忡,“家里养的禽畜突然就死了,空气弥漫着刺鼻的味道,身体一直不适。”

事情过去整整10天,现在才被报道?

是的,终于“爆”了。

美版“切尔诺贝利”

天灾还是人祸?

事故没有人员伤亡,生态灾难后患却无穷。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下发给诺福克南方公司的函中提及,脱轨车厢中,有十节装有危险物质,包括五节运载压缩氯乙烯的车厢。其他化学物质还有乙二醇丁醚、丙烯酸异辛酯和异丁烯等。

其中,危险度、讨论度最高的是氯乙烯。

事故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事故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有多毒?

“一旦渗透土壤中很难自然降解”“进入人体会导致不可逆的致畸”“世卫组织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世界上最危险的化学物质之一”……

骇人听闻。

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郑李垚对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介绍:“氯乙烯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光气,还可能产生二噁英和氯代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光气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它不容易残留,因为化学反应性太强了,跟生物体接触就反应了,它主要损伤呼吸系统,被吸入后会造成中毒性肺水肿。二噁英和氯代多环芳烃会对动物的多个系统造成广泛的损害,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而且它们的残留性很强,会随生物链富集,在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也很长,会带来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健康风险。”

俄亥俄州卫生部也表示,如果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吸入高浓度的氯乙烯会使人昏倒甚至死亡。

有专家甚至表示,数年后当地可能出现大批癌症患者。

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美国俄亥俄州,运载化学品列车脱轨后,持续进行的清理工作。来源:CNN

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美国俄亥俄州,运载化学品列车脱轨后,持续进行的清理工作。来源:CNN

怎么办?

当地时间5日,铁路运营商诺福克南方公司通报称,其中一节车厢内出现“急剧温度变化”,有潜在爆炸风险。

次日,诺福克南方公司对上述车厢进行了受控释放,将氯乙烯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坑道中并使其燃烧,避免有毒气体扩散到空气中。

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现场画面。来源:央视新闻

这种做法合理吗?

从目前报道来看,美国采取将高温车厢中氯乙烯引出并燃烧的处置方式,在美国当局看来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方法。

“如果任由氯乙烯自发泄漏,很有可能发生爆炸。氯乙烯在常温下是气态,它的密度又比较大,会富集在空气底部,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如果发生爆炸,它的破坏力和破坏范围肯定更大,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会给当局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郑李垚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燃烧是一种很好的处理办法。

“从事故的情况看,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气体扩散范围可能超出了美国当局给出的疏散范围(1英里),据称在距火车脱轨地点约5英里的河流中发现了数百条腹部朝上的死鱼等。”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王欣说。

郑李垚认为,“从生命安全角度,疏散范围应该更大,撤离的时间起码要一个月,这样可以多做一些检测来判断情况,包括它的变化趋势,但这需要政府有更强的执行力和透明度,才能使得民众配合而不至于恐慌。”

“对于小规模氯乙烯泄露,物理吸附加光照应该是较好的处理方式,但对于大规模且有爆炸风险的泄露,相关应急处理规范是很欠缺的。如果能控制这些氯乙烯在原地聚合,变成聚氯乙烯后会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但技术难度和风险也很大。”郑李垚说。

对于“可控燃烧” 这种说法,郑李垚表示,这可能是美国政府做了修饰的一种说辞。“我看到网上一个视频,有当地居民指着黑烟滚滚的蘑菇云,怒斥美国政府的‘可控燃烧’。”

“那些出生入死的消防员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确实做到了控制没有爆炸。然而,从环境风险和长期健康风险方面考虑,这次事件远远没有做到可控。”郑李垚说。

他举例,垃圾焚烧也会产生污染,但在专业的垃圾焚烧厂,必须把燃烧产生的废气处理后才会排出,这种才算可控燃烧。

王欣还提到,氯乙烯燃烧可能产生了二噁英、光气等剧毒化学品,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部分居民返回住所后出现了头痛、恶心等症状。

除了上面提到两种化学物质,还可能产生其他有害的有机物。

根据现场图片,燃烧时产生了浓密的黑烟,这表明氯乙烯发生了不充分燃烧。

“氯乙烯和脱轨列车上的其他几种烯烃,它们在工厂进行聚合,用于制备各种塑料的反应是相对简单可控的,但它们不完全燃烧的反应路径是很复杂的,会产生多种副产物,其中大部分是有毒的。”郑李垚说,“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自由基,是很活泼的中间体,并且会伴随着一些环化和碳化过程,产生二次污染物。即使燃烧结束,已经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光照下也会发生复杂的反应,并伴随着大气环流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郑李垚补充,部分污染物也会进入土壤和水体,从而扩大污染范围和时间,这进一步增加了这次事件后处理的复杂性。

现在,这起被美国网友称为“美版切尔诺贝利”的有毒物质泄漏案,已经波及到100多公里外。

当地下起了奇怪的雨,淋过雨的汽车表面遭到不同程度腐蚀;溪涧河谷大量动物死去;留在镇上的居民,身体出现不同程度反应,但他们被告知,如果想知道自己家里是否安全,需要付钱检测。

距离事发地点110公里,网友发博表示车上全部都是不明沉降物。来源:社交平台

距离事发地点110公里,网友发博表示车上全部都是不明沉降物。来源:社交平台

正在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读大三的王同学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虽然美国政府坚称当地空气是安全的,但自己还是很担心,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咨询应对空气污染的个人防护措施。

身处弗吉尼亚州的中国留学生雷子良(化名)告诉记者,由于弗吉尼亚州离俄亥俄州较近,当地华人比较紧张,在商量应对措施。“美国新闻说空气和水的检测显示是安全的,之前当地的紧急疏散也取消了”,但社交媒体上对本次事件还存在许多讨论。

“许多人担心大风和气流会使有害气体扩散,从而影响整个美国东海岸。”雷子良说。

美国全国新闻台(News Nation)记者埃文·兰伯特(Evan Lambert)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遭到了国民警卫队队员和警察的粗暴对待。来源:视频截图

美国全国新闻台(News Nation)记者埃文·兰伯特(Evan Lambert)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遭到了国民警卫队队员和警察的粗暴对待。来源:视频截图

除此以外,事故新闻发布会上一起涉嫌“暴力执法”的插曲,也从另一角度引起了人们的“不安”。

8日,在俄亥俄州州长介绍事故最新情况的同时,一名美媒记者因在现场直播报道被警察推倒在地、铐离现场,后续还面临非法入侵等指控……

该记者表示,他遭到逮捕是因为他当时正在直播,告诉民众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实真相。

网友评论:“他们在隐藏什么?”

网友评论:“他们在隐藏什么?”

网友评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件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记者们被逮捕了。真正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不要被无意义的问题分心。”

网友评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件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记者们被逮捕了。真正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不要被无意义的问题分心。”

事实上,本次事故处理中“还有许多未被回答的问题”,例如恢复公众信任确保信息透明度更新铁路行业的公共健康与安全政策等。

铁路通常被视作最安全的陆路运输方式,但有美国铁路工会人士指出,由于广泛裁员、人手不足,近年来这个行业正变得更加危险。

“绝命毒气”泄漏无独有偶

这并非是美国第一次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

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火车脱轨现场画面。来源:海外网

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火车脱轨现场画面。来源:海外网

当地时间2020年7月29日,一列载运化学品的火车,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经过一座铁路桥时脱轨引起大火,桥梁部分垮塌,现场浓烟滚滚。

“宛如地狱一幕。”一位现场目击者形容。

这次事故造成10节车厢脱轨,3节车厢坠落桥下空旷区域。有2节车厢载有化学品环己酮,其中一节释放了约2200加仑的环己酮。

环己酮易燃,遇到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若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环己酮,会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昏迷,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

幸运的是,此次事故泄漏的环己酮并未点燃,机车乘务员没有受伤。但附近一名居民因吸入烟尘而接受治疗。

美国得州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当地紧急疏散居民。来源:海外网

美国得州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当地紧急疏散居民。来源:海外网

无独有偶,2021年7月,美国两家化学公司再次发生泄漏问题 ——

2021年7月2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拉波特市的陶氏化学公司发生丙烯酸羟乙酯泄漏事件。

事件发生当天,工厂里的一个储藏罐内部压力过大,导致丙烯酸羟乙酯从储藏罐阀门泄漏。

储藏罐车温度过高,可能发生爆炸。由于存在空气污染及爆炸的危险,当地应急部门要求周边1.6公里半径内的居民立即疏散。

丙烯酸羟乙酯用于制造涂料和黏合剂,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烧伤和眼睛损伤,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陶氏化学公司是美国主要的丙烯酸羟乙酯供应商之一,这次事故使本就供应不足的化工市场雪上加霜,导致美国大厂连续三次发布断供公告。

位于拉波特市的事发工厂。来源:海外网

位于拉波特市的事发工厂。来源:海外网

距离陶氏化学公司发生化学品泄漏仅6天,同在拉波特市的利安德巴塞尔化学公司有10万磅乙酸发生泄漏。

根据该公司声明,泄漏发生时,企业部分设备正在进行维护,处于关闭状态。

乙酸具有腐蚀性和强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吸入乙酸,会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期反复接触,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同时,它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这次事故发生后泄漏很快得到控制。不过还是造成了两位承包商死亡, 30名该企业员工住院。其中,1名员工遭受了严重烧伤,其余人患有呼吸系统并发症。

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ONG第52民事支持小组成员准备进入事故区域,用轻型充气去污染系统(LIDS)评估剩余的危险。来源:BBC

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ONG第52民事支持小组成员准备进入事故区域,用轻型充气去污染系统(LIDS)评估剩余的危险。来源:BBC

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13日出席活动时,闭口不谈本次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件。

截至发稿前,榜一热搜词条“俄亥俄”已下。

但事儿,还没完。

疑问仍待解答,污染仍在蔓延,恐慌仍在持续……

【记者】段江含 彭奕菲 张茵

【话题研究员】古嘉莹

【视频剪辑】卓杰

【策划】吕虹 尤立川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