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焕广:科技装备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 专家解读一号文件②

南方农村报

▲点击查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系列报道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不同于往年,今年一号文件将“农业绿色发展”写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部分,背后有何深意?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今年一号文件为何专门部署“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并首次提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对于广东,结合今年一号文件部署,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可以找到哪些发力点?

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南方农村报(下称“南农”)记者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仇焕广指出,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部分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意味着在研发新技术、新装备的过程时,不能一味地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要兼顾绿色发展目标。他分析了当前我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治理面临的三大挑战;此外,也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指出了三个发力点。

南方农村报  制图

农业科技装备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南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将其作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一个重要方向,这背后有何深意?文件提及的相关举措有何亮点?

仇焕广: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绿色发展多从补短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去年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放在“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主题中,今年将“农业绿色发展”列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主题,体现了“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政策方针,强调了“科技支撑”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十四五”时期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绿色发展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列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中,意味着在研发新技术、新装备的过程时,不能一味地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要兼顾绿色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具体而言,加强绿色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药绿色防控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推进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是通过科技创新改变高投入、高消耗、资源过度开发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具体实例。农业机械、农业节水设施等农业装备向节能、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升级、推广,淘汰耗能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农业装备,也是通过创新装备支撑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南农:“农业绿色发展”已经连续数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反映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您认为当前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

仇焕广:当前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我国水土资源比较紧缺,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耕地占世界总量的9%,却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同时,用水效率较低,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68;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化肥综合利用率约40%,造成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存在土壤板结、酸化加剧、盐碱化严重等问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2020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我国秸秆产生量8.05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6.74亿吨,秸秆利用量在5.85亿吨,利用率为86.8%;地膜使用量141.93万吨,多年累积残留量达到118.48万吨。

二是农业源已成为水污染主要来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我国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067.13万吨,占总排放量49.8%;氨氮21.62万吨,占总排放量22.4%;总氮141.49万吨,占总排放量46.5%;总磷21.20万吨,占总排放量67.2%。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挑战。比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大,对处理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和维护运营成本也较高;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化治理率仍较低等。

生态补偿机制助推共同富裕

南农:近些年,我国一直在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起草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您认为该条例的出台有何激励作用?

仇焕广:《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从纵向、横向、市场调节等方面,对不同类别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出具体的、清晰的、条例化的规定,完善了顶层设计,有助于指导各地的生态保护补偿实践。该条例出台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明晰自上而下的国家财政补助机制,提高标准、方式等补偿要点的合理性。条例拟对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等各类补偿机制都一一进行清晰的规范,明确补偿的目的、定义和基本原则,为自上而下的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提供完善的顶层指导参考,有利于尽快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补偿周期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二是激励区域间补偿机制构建,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条例拟针对生态补偿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制定详细规定,包括合作协议签订和保障、重点流域跨区域横向补偿机制等。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区发展相对落后、低收入群体的比例比较高,是促进共同富裕重点帮扶保障的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作为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形式,通过建立生态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均衡协调区际之间生态利益,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是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激励形成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格局。条例拟对生态补偿的社会主体交易机制作出规定,按照不同的交易渠道和方式进行明晰。这有利于提高社会交易主体的生态补偿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补偿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程度,改善补偿资金不足的局面。

南农:您认为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发展有何关联?请谈谈您的看法与建议。

仇焕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农业农村这个完整的系统中,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托农村的自然资源禀赋。

一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和现实需要。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也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主战场,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而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

要做到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发展互相融合,可以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生态产业化来看,应当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多种功能、挖掘生态乡村多元价值,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从产业生态化来看,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广泛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切实将各种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纳入产业政策当中。

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相关法律需完善

南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请问该举措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当下面临着何种挑战?

仇焕广:近年来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增加,外来入侵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找到适宜生存环境后将严重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对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并带来公共健康风险。例如,草地贪夜蛾在2019年入侵我国后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71种已经对入侵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实质性危害。

目前,我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我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来源广、程度深,防控难度大。首先,我国陆地边境线长,外来物种随气流、水流等自然途径传入的风险较大。其次,我国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物种随货物和人员流动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大。此外,非法引进饲养“异宠”、违法违规放生等情况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二是相关法制建设滞后。现行立法缺少专门针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相关法律,对交易环节尤其是网上交易的规制不足。三是基层执法薄弱。涉及外来物种入侵的违法行为普遍具有隐蔽性强、查处难度高等特点,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方面的工作基础相对落后、监测预警能力薄弱,因此基层执法技术手段和执法力量有限。

围绕绿化、治污、低碳建设绿美广东

南农: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提出打造“绿美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请问您觉得广东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该如何发力,有何建议与看法?

仇焕广:从“绿美广东”部署背后的发展逻辑可以看出,广东主要是在绿化空间质量、污染源头治理、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广东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也应该围绕绿化治污低碳三个方面发力:

绿化方面,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促进绿化美化从追求数量规模向注重品质提升转变。广东森林面积达到1.58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大幅超过24.02%的全国平均水平,但质量水平层次仍不够高。作为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尤其是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已明确将广东南岭作为候选国家公园列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广东省应依托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提高森林的资源总量、抗病防害能力以及优化树种结构,促进绿化质量提升。

污染源头治理方面,推动水产健康绿色养殖和畜禽种养结合,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广东是水产大省,而水产养殖又是海洋环境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推动水产健康绿色养殖有助于改善海洋环境。建议针对不同养殖模式分类施策治理养殖污染,并加强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监管,提高养殖污水净化技术和装备水平。此外,广东省作为南方水网区的一个代表性省份,同时也是生猪养殖大省,应该大力提倡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治理的双赢。

此外,从政府引导、技术推广、市场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低碳农业发展。当前世界农业正从高碳农业时代转入新型的绿色、低碳、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期,即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广东省作为全国的发达省份也应该引领这个时代前沿。首先,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可以制定相关制度规则和政策措施,以制度创新、绿色金融保障和促进绿色低碳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其次,推动绿色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例如高产低碳品种、稻田控水栽培技术等。最后,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例如构建耕地、林地、草地和湿地农业生态资源的碳交易市场、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等。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记者】谢晓莉

【设计】吕敏怡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