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就在龙华!

南方+ 记者

草长莺飞二月天,正是一年植绿时!

2月13日,春光和煦。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华大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共和后山林地区域,龙华街道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正热烈进行,各级林长们挥锹掀土,一株株绿意盎然的树木新苗迎风婆娑。

栽下100株树苗,播下一片绿意,浸润大地人心。

龙华街道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

龙华街道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即断言,“人们居留于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一语道破城市存在的本质:因人而兴,以人为本。

而绿色,代表着生命的律动,宣示着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楼林立,道路交错,远离了绿地和鸟语花香,“自然缺失症”,成为新型城市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龙华街道作为深圳工业化的前驱,产业发达,人口高度密集,人与地、人与绿之间的矛盾,更显突出,绿色发展、人绿和谐的构建更显急迫。

基于此,立足辖区特点,龙华街道落实深圳市委“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部署,紧扣一个“绿”字做文章,精心护绿、见缝播绿、匠心造绿、共建活绿,科学推动城区绿色生态与景观建设,走出了一条高密度城区人绿和谐的营造新路,厚植了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世间繁华,不如,只此青绿!如今,一幅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城市自然生长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城在林中,人在绿中”也将成为未来龙华的生活蓝图。

据统计,龙华街道19.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超61万人,人口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四倍。

在工业化先行、人口高密度城区构建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首要之义在于,守护好原有绿意,夯实产业重镇的绿色本底。

龙华街道将道路绿化树木、绿化带日常养护以及公园广场绿化管理全部纳入“城市管家”服务,管理绿化面积达391.2万平方米,实现绿化每天有人巡查、有人施肥、有人杀虫、有人管理,绿化缺失有补植、有维护,全面提升日常管养水平。

通过精细化管养工作,龙华街道不断提升道路绿化带管养水平。数据为证:迄今,修剪草坪约49 万平方米、修剪绿化带约66万平方米、清理杂草约34万平方米、防治病虫害约9万平方米、清理绿化垃圾约1469吨、补植换植面积约3万平方米,全面提升辖区绿化品质及景观效果。

同时,龙华街道成立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头,以值班巡查、日常巡查相结合,形成林地、森林资源“每日一巡”、发现问题处置不过夜的重要机制,并建立街道名木古树管理“一树一台账”。

龙华街道第一林长熊帅与街道林长熊文佳率队巡查龙华公园。

龙华街道第一林长熊帅与街道林长熊文佳率队巡查龙华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龙华街道积极引入“公众林长”和“自然(森林)校长”,引导居民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目前,深圳市龙为小学副校长何育泉任龙华街道自然校长,街道团委干事任街道公众林长,作为林长制的补充和辅助力量,协助宣传森林、湿地保护政策,带动公众爱护森林、湿地,关注古树名木,以点带面,不断壮大林长制工作的群众基础。

驾车驶过人民路,道路中央的隔离护栏上,随风摇曳的花朵变换着色彩,通勤之路,也能看遍大自然的四季流转。和平路上熙熙攘攘,人潮不断;拐进城中村,窄窄的小路,摩肩擦踵。一片拥挤的握手楼中,卤鹅店门口的一抹绿色,便显得格外清新。

地处龙华区城市版图中心,龙华街道发展起步早,城区高度建成。寸土寸金的特大型街道,一块“缝”用来做什么,无疑反映了施政者的治理理念。

城中村中,随处可见见缝插针式的小片绿地。

城中村中,随处可见见缝插针式的小片绿地。

出入多是“握手楼并肩楼”,抬头满眼“钢筋灰水泥青”,在锚定“魅力城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如何在钢筋水泥之间“抠”出更多空间,播下更多绿意,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基于此,龙华街道以留白增绿、街角延绿、设施添绿等方式,持续开展“见缝播绿”工作,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为绿地“挤”出空间,播种自然。

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人民路。

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人民路。

例如,2022年,龙华街道全面推动人民路、油松路、建辉路、松源路、玉翠三街、民清路、大浪南路等7条主次干道景观的品质提升。本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也是在原有林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绿添绿。

从“水泥青”到“花草绿”,龙华街道正不断利用零星地块,在城市中点缀自然,最终实现绿色的集中连片、推窗见绿的美好愿景,加速实现这座产业重镇的绿色突围。

去年12月,龙华街道景龙社区儿童街心公园开园了,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互动音乐墙下听歌、地形滑滑梯上欢笑、攀爬网上释放活力……每天清晨,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公园,居住在周边的孩子们,拥有了亲近自然、释放天性、结交朋友的新去处。

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丰富趣味性的娱乐体验,景龙公园将满满的儿童欢乐氛围直接拉满!“我喜欢这个公园,这是属于我们的小天地,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孩子们无不欢快。

景龙儿童公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在自然中嬉戏的小天地。

景龙儿童公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在自然中嬉戏的小天地。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绿色客厅,是城市居民与自然连接的重要纽带,亦是城市提供给市民的重要绿色生态产品。

龙华街道积极探索建设小型特色公园,增强公园和绿地的可达性、参与性,促进城区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龙观路幸福街心公园、龙华大道沁瓷园街心公园、景龙儿童街心公园……2022年,一批精致的特色公园陆续落地,龙华人得以尽享“绿色”福利。

小型特色公园虽然容纳方寸之美,却紧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点缀在道路、建筑之间,既是城市建设工程中小中见大的展示窗口,更是成为群众休憩、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规划,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用心和巧思。

龙华山姆出入口的沁瓷园街心公园,将龙华瓷器产业融入城市绿色空间。

龙华山姆出入口的沁瓷园街心公园,将龙华瓷器产业融入城市绿色空间。

沁瓷园街心公园位于龙华大道与东环一路交汇处和龙华山姆出入口位置,附近高楼林立、商业繁荣。高密度人口的特点,让附近的居民格外渴望在家门口拥有一片高品质、小尺度的绿地公园。

结合场地特点和居民需求,龙华街道将沁瓷园街心公园打造为长条形带状街心公园,以龙华特色文化产业瓷产业为设计元素,种植色彩缤纷的簕杜鹃,并用3D打印景墙和渐变亚克力景墙适当隔离车行道的嘈杂环境,营造出一片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

满城绿意,生机盎然。龙华街道利用宝贵土地资源,高品质建设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公园,让身边的公园,就是唾手可得的“诗与远方”。

与灯光结合的城区节点景观,点亮了龙华街道的漫漫黑夜。

与灯光结合的城区节点景观,点亮了龙华街道的漫漫黑夜。

此外,龙华街道对东环一路与三联路交汇处、龙华大道山姆会员店、龙华大道硅谷动力、吉华路挡墙、狮头岭村节点、龙澜大道与华盛路交汇处节点、福民高速出口节点等8个节点进行城区节点景观提升,打造龙华门户景观节点,通过盘活低效空间,放大生态价值,让龙华人“零距离”深度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在忙碌的都市,拥有一块社区共建的小花园,可以亲手设计栽种花园美景,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研习园艺,还可以休憩身心、畅享诗意人居……这对龙华人来说,已不是奢侈的梦想。

作为公众参与型创新项目,共建花园以社区公共绿色空间为载体,调动专业力量、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积极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建设。

对于寸土寸金的龙华街道而言,共建花园在政府主导、城市绿色空间存量开发之外,提供了社会襄赞、增量建设的新路。

无疑,这是一条极具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广阔新路,因而备受龙华街道关注。

2021年,龙华区第一个社区共建花园——景华新村“榕树下的花园”,在龙华街道率先开园。社区20名成人志愿者和“小小设计师”们一起集思广益,亲手建造,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为妙趣横生的儿童友好主题花园。

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共建花园。

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共建花园。

2022年,龙华街道统战基地共建花园、创新实验学校共建花园、创新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共建花园等3个共建花园相继建成开园。

在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共建花园,中庭草坪化身校园实验田,以中草药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60种草药、30种蔬果、植物放大镜、穴位人偶、博物写生台,共同构成了熟悉又新奇的户外课堂。

在龙华街道工业路统战基地5楼,共建花园以“同心共创“为主题,采用可移动互动组合的设施作为主要元素, 将空间分隔成不同功能区,用组合坐凳与花箱结合构成休息与交流的空间,花箱与花箱的组合构成花园空间,同一种设施与不同的元素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和谐花园。

如今,龙华街道4座共建花园,为街道净增绿色空间近1000平方米。

一如统战基地共建花园主题“同心共创”所寓意,当下,龙华街道正将共建花园向园区、企业、商业综合体等更加多元的领域推广,引导更多的社会主体、资源加入共建的队伍,让更多龙华人变身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贡献者、设计者、维护者和受益者,政、社、企、居民携手共创“花漾”生活,同心共享诗意栖居!

【撰文】吴永奎 程德坤

编辑 童话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