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能入馔还能做成饮料,这些本草原来这么“香”!

胡世云
+订阅

  独特的香气,上头的味道,它们拥有让人着迷的魔力......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滋养了许多本草,这些本草不仅为珍馐佳肴增鲜提味,它们的药用价值也相当丰富,如西南地区常食用的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河南人钟爱的荆芥能收敛止血......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方特色本草,了解它们的美味与功效吧。

  荆芥

  河南本土热卖的茶饮“荆芥柠檬茶”让荆芥走红网络,荆芥辛香清爽,常用于凉拌,配黄瓜、凉皮、凉面,也可以单独成菜,不过河南人爱吃的“荆芥”到底是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真正的荆芥,尚有争议。据《大象新闻》报道,郑州市中医院药剂专家依据《本草纲目》的描述以及主产地相关变种谱系,认为河南人吃的荆芥就是正儿八经的荆芥。

  荆芥捞面条 来源:顶端新闻

  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荆芥生用辛微发散,入肺、肝经。既善散肌表与血分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疗疮,又兼散息内风而止痉。力平和,散风发表通用,风寒、风热皆宜。炒炭微温涩敛,入肝经血分,收敛止血,治崩漏功良。

  《本草纲目》认为荆芥"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鱼腥草

  在我国西南地区,鱼腥草同样是餐桌上的美食,在民间智慧的巧思下,一根鱼腥草拥有多种吃法包括炒菜、凉拌、作料、饮品……中医理论认为,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膀胱经。《医林纂要探源·药性》认为鱼腥草“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去淤血。”《分类草药性》称“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鱼腥草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热毒疮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湿热淋证: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等药同用。

  紫苏

  作为餐桌上的常客,紫苏常用于海鲜类菜肴的烹制,例如豉汁炒白贝等。中医理论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入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在朝鲜族的饮食日常中,紫苏也常与烤肉搭配食用。

  紫苏可用于感冒风寒: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还能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荆芥紫苏不仅是菜肴中的灵魂配料,还可以制作成一款散寒解表,帮助消化的茶饮:

  荆芥紫苏茶

  原料:荆芥10克,紫苏叶9克,姜9克,茶叶6克,赤砂糖30克。

  做法:1.先把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待用。2.将荆芥、苏叶、生姜洗净;生姜切片与荆芥、苏叶、茶叶同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水,即可取汁饮用。

  部分资料来源:吃货研究所——《四川藿香、河南荆芥、湖南紫苏……你家有什么独特的蔬菜吗?》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