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和潜能,但也需要智慧去“激活”。作为撬动孩子“自我能动性”的杠杆,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又该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2月14日晚8点,“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二期如约而至,这一次,走进因创新而“出圈”的合肥,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作客直播间,与大家分享如何通过教育帮助每个孩子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合肥一中是名重江淮、誉享全国的百年老校,其前身是李鸿章嗣子李经方于1902年创建的庐州中学堂,120年栉风沐雨,几经更迭,弦歌不辍。百廿育人,桃李芬芳,英才辈出,他们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功臣丁厚本,“神六”“神七”总设计师杨保华,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军,新中国第一代博士苏淳……
走进新时代,合肥一中呈现新气象、新格局,坚持以科创为首的素质教育领全国科创教育先河,是安徽省示范高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获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年度优秀组织单位、“世界顶尖科学教育联盟实验基地校”等荣誉。
作为合肥一中的“掌舵人”,封安保认为,“中学教育的彼岸不只是一所好大学”,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他倡导教师探索深度学习的课堂策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实施教学“留白”,给学生极大的自主研修空间;他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提升创新创造思维;他以“儒家六艺”划分社团组织进行活动,深化人文底蕴的推广;他大力推行野外科考、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封安保推出了“全员导师制”,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学科一对一配备指导老师;打造资源开放共享的“成长共同体”,不仅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师生之间也要“结对子”;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学生评价模式,采集阶段性学业成绩,关注记录日常学习过程,并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信用体系等都纳入“加分项”,同时建立相配套的激励和预警机制。
封安保既有理实兼具的教育智慧,更有心系学生的情怀热忱。每天清晨,他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给学生一些温暖和力量。他坚持学生需求和人文关怀相济,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暖,成为毕业后无数学子终身难忘的回忆……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如何携手共建、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成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值此之际,通过举办“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广泛落地,第十二期活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学习强国”合肥学习平台、新华网安徽频道、广东省青少年网络协会、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承办,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妇女报社提供支持。活动由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杜兰主持。
“成绩”与“成长”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关键期,该如何规划?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就崇尚科学、热爱科学?2月14日晚8点,敬请锁定“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微信视频号“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广东共青团”“南粤女声”“广东红领巾”“科大讯飞”,官方网页“中国妇女网”“新华网安徽频道”,百家号“中国妇女报”,抖音号“科大讯飞”和快手号“中国妇女网”等平台,第十二期“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将全网直播。欢迎参与现场连麦环节提问,教育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主讲嘉宾】
封安保,现任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合肥市物理特级教师工作站站长、合肥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