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甜食,大都花样繁多,食法讲究,广东人对于甜食的喜爱,更多的蕴含在以羹、汤、糊为主的糖水之中。有一种糖水,在潮汕地区的地位不可小觑。2月11日广东卫视播出的《从农场到餐桌》,来到汕头濠江里前社区,品味东京丸。
在爱吃甜汤的潮汕人心中,一碗小小的东京丸甜汤,不仅是味蕾上的愉悦追求,更是一份藏匿在儿时记忆中的甜蜜和快乐。想要探寻东京丸的独特味道,就必须找到制作东京丸的原料——东京薯。
可这“东京丸”“东京薯”,听着像是舶来品的名字,难不成还是远渡重洋来而的?看看主持人小杨能否帮我们找到答案。
劳动是学习认知最直接的途径。看见田间正在挖东京薯的农人,小杨马上冲过来,看看东京薯到底长什么样。
在罗大哥的口中得知,东京丸是由块茎植物东京薯制作而成,东京薯学名竹芋,性凉味甘,有健脾养胃、清热去燥等功效,一年仅收一造,主要用于制作东京丸。
清明前后农人们开始松土、打有机肥种植东京薯,需要长达十个月的种植周期才能看到成果。
东京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其“东京”二字可能源于福建东山岛附近的一片旧时名为东京的海域,潮汕俗语中就有“沉东京浮南澳”的说法。
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头濠江里前社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丰沛,且远离工业污染,拥有富含有机质且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种植出来的东京薯品质优良。
里前社区种植东京薯、制作东京丸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往地区种植的东京薯产量少,劳作辛苦,且经济效益并不高。近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里前社区成立了合作社,东京薯产业开始规模化,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助力里前东京丸的推广发展,让传统的东京薯产业焕发新活力,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东京丸的制作繁琐且费时,种植东京薯只是第一步。东京薯采摘后,需要经过去皮、磨薯、洗粉、过水沉淀、摇丸、晒丸等好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东京丸。仅过水沉淀的工序,就需要至少重复三次,待倒出的水质足够清澈,才能保证薯粉的纯度和品质。
一旁的小杨早已摩拳擦掌,挽起袖管准备大展身手一番了。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操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全部工序均依靠人工完成,100斤的东京薯仅能产出16—17斤的东京丸,每一颗都是精耕细作后凝结的精华。
东京丸形似西米,煮成糖水口感软糯清甜,被誉为团圆、甜蜜的象征,又有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的寓意。潮汕地区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一碗东京丸甜汤。
如果说每一个广东灵魂,都是用糖水浇铸而成的,那对于潮汕人而言,一碗东京丸糖水更是代表着一种家的慰藉,不仅因为糖水独有的甜蜜,更是那份慢慢熬制的心思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信息来源:广东卫视《从农场到餐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