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莞邑良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2022年春季开学起,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推出了“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每月一主题活动。
围绕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访杨宝霖老先生,立志做专业精湛的“大先生”;聚焦战疫背景下教育人的担当作为;关注东西协同发展的东莞教育力量;广泛讨论“经师”“人师”,做两者的统一者;立足打造品质教育的课堂变革与创新,对话“品质课堂”大赛中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代表……
一年来共推出12期主题视频,访60余位教师代表,通过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和讨论,传诵身边的榜样力量,传递东莞教育人实干向善、创新发展的正能量形象。
在全市活动辐射影响下,各镇街(园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行动,接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我为什么当老师”主题月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汲取高尚师德、不断提升业务素养、追求职业新高度。
新春伊始,省市都以一场高规格的大会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每一位东莞教育人的携手参与。
2月10日,2023年“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活动启动分享沙龙如约而至。三张海报回顾沙龙亮点:
今年,主题活动将进一步实现创新和下沉。通过携手镇街(园区),挖掘更多身边的好老师,以务实的个案为切口,对话更多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同时,链接学生与家长,多维度呈现公众的教育期待与获得感。
师德立,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育强。我为什么当老师,是对每一位老师的初心叩问,也是对东莞教师更大格局、更大作为的呼唤,更是对推动教育公共服务更充分、更优质、更公平、更安全的积极回应,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更到位、更强劲、更持久的教育支撑。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王清平教授在沙龙中分享,“师德并非只是一种约束与规范,要找回教师的师德主体意识,做幸福的道德自觉者和终身学习者”。
从春天出发,奔赴更好的教育未来,东莞“全市财政支出每四块钱就有一块钱用在教育”,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教师是主体,你我同样也是主体。
支持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让我们一起成为其中的推动者、见证者、记录者!
【统筹】王慧
【记者】黄婷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