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德立,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育强。从2022年春季开学起,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推出了“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每月一主题活动。一年来共推出了12期主题视频,访60余位教师代表,通过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和讨论,传诵身边的榜样力量。
2月10日中午,2023年度“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活动启动分享沙龙在南方+顺利播出,今年该活动将继续以每月一主题形式在东莞教育系统推出。
围绕“点亮职业生命 坚定为师初心”主题,来自东莞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代表以及镇街教管中心代表,分享参与录制及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的收获启发,畅谈师德主题活动创新路径,通过专家微报告深层次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南方+特别对沙龙亮点进行二次梳理,坚定为师初心,一起来倾听东莞校长教师的思考。
一场修人品、修学养、修人格魅力的终身修行
▲点击看视频
学校如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各镇师德主题活动有哪些亮点?老师们喜欢什么样的创新活动?沙龙活动中,围绕相关话题镇街管理中心、学校校长、老师代表与专家畅所欲言,探索师德师风建设创新路径。
东莞市石龙中学校长叶照伦率先发言,他指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学校通过“通过榜样引领来激励老师学习崇高,通过制度约束来帮助我们的老师保持底线”。
石龙中学校长叶照伦
东莞市寮步中学校长彭盛表示,可以从提升教师的荣誉感、认同感、成就感、存在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上营造氛围,提升师德师风建设。
寮步中学校长彭盛
“长安镇师德建设归纳起来主要是‘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轴运转’。” 长安镇教管中心主任蔡少霞说,同向发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氛围;同频共振:镇校同频,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开展活动。同轴运转:制定“1234”师德建设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长安镇教管中心主任蔡少霞
东城教管中心主任叶婉萍说,受“我为什么当老师”主题视频启发,在东城策划录制了专属于东城教育系统的主题片《坚守》,“通过三代教育人的故事,演绎着一代代在东城大地上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东城教管中心主任叶婉萍
对于初入行的教师来说,理解教师这个行业、理解师德师风建设意义,也是其职业成长的历程。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李聪老师看来,新老师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前三年受到的引导和启蒙会影响到整个职业生涯,在她看来做老师是一场终身修行。
“年轻教师怎么理解老师这个职业,他就会怎么定位自己的事业高度,我是甘于平庸,是立志成为‘大先生’,还有是怀着怎么样的信仰去成就一生的事业,这个会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精神气。”李聪说。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李聪
“新参加工作,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筑牢思想的标杆,提高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才能不断地成长。”来自东莞市常平中学岑嘉健老师如是自己的理解。
常平中学教师岑嘉健
来自东莞中学的罗雅雯老师透露,在“我为什么当老师”主题视频中,很多平凡的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当我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们的努力被看见,所以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岗位有认同感、归属感,这种积极的能量会不断扩散。”
东莞中学教师罗雅雯
师德师风,不是轻飘飘的四个字,需要老师们入心入脑,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敬佩的师长和学习的楷模。结合老师们的发言,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王清平教授点评,“做老师其实是一场终身的修行,修我们的人品、修学养、修人格魅力。”
【统筹】王慧
【记者】黄婷
【摄影】孙俊杰
【视频】孙俊杰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