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住建局:力争新房销售面积稳中有升,市场有望加快筑底

南方都市报
+订阅

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2023年的发展新目标,并重磅推出“十大行动”,其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实施稳预期提信心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月10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卫东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去年东莞商品房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展望2023年,东莞房地产市场有望加快筑底修复、平稳发展。“今年东莞将用足用好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加大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高质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效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房地产市场形势逐渐好转

南都:过去一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东莞也不断优化完善限购、限售、税收、信贷等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去年东莞出台系列稳楼市举措,对市场影响如何?取得怎样的成效?

谢卫东:去年以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城施策,不断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市场预期,同时大力推动问题楼盘处置化解,积极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尽管受宏观经济环境及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去年东莞商品房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但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稳定房地产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社会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东莞房地产市场发生了积极向好变化,销售降幅不断收窄,住房价格水平趋稳,市场成交得到有效提振。

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东莞房地产市场有望加快筑底修复、平稳发展。

面临整体房价收入比偏高等问题

加大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南都:当前东莞房地产市场还面临哪些深层次问题?今年又会如何促进住房消费,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谢卫东:安居乐业是人民幸福重要的表现形式,安居则是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点。当前,东莞整体房价收入比偏高、房地产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域去库存压力加大、房企经营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唯有精准对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找准问题、瞄准目标、用准政策,抓好稳增长、防风险、提品质、惠民生等各项住房工作,才能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下来,东莞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上级部门要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稳中求进,用足用好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加大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高质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高站位完善房地产政策。准确把握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房地产行业和宏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房、地、钱”四个要素联动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切实履行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城市主体责任。

二是进一步加大供需两端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好“金融16条”等金融支持政策,保障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常开发建设,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措施,提升房企资金的流动性。大力推广存量房“带押过户”模式,降低房屋交易成本和风险。加快推行“交房即发证”,有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加强对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分析研究,精准施策,进一步释放合理住房需求。

三是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加大力度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莞e认购”系统,促进商品房公开、公平、公正销售。加强房地产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问题楼盘处置,扎实推进“三保”工作,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四是多层次推进住房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住房供应力度,深化公租房货币化改革,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保障;加快推进“三限房”建设销售,加快配建安居房配售配租,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的共有产权住房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住房供应“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

推进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拟在全市重点区域谋划示范性项目

南都:在“推进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目前进展如何?

谢卫东:2023年,东莞着力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万套,为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我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具体有以下措施:

压实主体责任。按照实有人口、年度GDP、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全市34个镇街(园区)。

完善制度建设。拟出台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审批指引、保障性租赁住房税费优惠操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引导和规范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行为。

加强资金支持。争取上级各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建设,目前东莞已获得2023年中央、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共3.04亿元;推动落实市级财政资金奖补措施,引导社会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积极谋划重点项目。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开展区域调研,重点对市中心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各产业重镇以及轨道站点等重点区域进行摸排,谋划储备一批示范性项目。

三大举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产业人才安居

南都:下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东莞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产业人才安居?

谢卫东:目前,东莞已初步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可以为产业人才提供多层次、递进式、租购并举的保障。2023年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优化:

加强公租房托底保障。优化保障对象划分、调整准入标准,将低收入产业人员全部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在用好政府公租房房源的基础上,扩大货币补贴范围,采用向入住对象发放补贴的方式,将市场上的一些优质租赁房源作为公租房使用,迅速扩大保障面。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力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筹建,重点推进利用闲置用地集中新建、闲置非居住房屋改建等方式进行房源筹集,打造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性项目。同时,加强扶持规模化租赁住房发展,将重点推动东实莞寓品牌人才住房增加门店布点,同时在市场上征集一批优质房源作为补充,尽快做到所有镇街园区全覆盖。

因地制宜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2023年将通过以点带面、以市带镇的方式,加快推动共有产权住房配售工作。加快理顺共有产权住房(含三限房)政策体系,打通交易、贷款、完税、办证、抵押各个环节。及时总结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配售工作经验,形成工作程序指引,推动各镇街加快配建安居房配售工作。继续筹集共有产权住房房源。通过新出让土地建设、招拍挂商住用地配建、城市更新项目配建、新型产业用地配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加房源供给。

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力争全年新房销售面积稳中有升

南都: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莞将如何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卫东:全市住建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安居宜居+现代建造”特色,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重点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加强房地产项目服务,提振市场信心,力争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稳中有升。大力推进找项目、稳投资工作,落实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聚焦品质建造、绿色建造,推进建筑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年建筑业产值增长15%;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系列改革,助力全市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强化“科技住建”“数字住建”“网格住建”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住建担当和贡献。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