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到‘文联出品,必是精品’。”2月9日,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去年,东莞文联创新办活动、拓空间,打造“东莞文艺客厅”,让东莞文艺爱好者有了心之所归的地方。今年,东莞市文联将立足东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铸思想、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继续做好“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诗意东莞”品牌,举办更多优质活动,发挥“东莞文艺客厅”更多功能,铸造文艺高峰,将文联打造成东莞文化高地。
回首:有人才、有精品、有品牌
南方日报:回首过去,东莞市文联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有哪些亮点?
张彤飚:总结东莞文联过去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是充分利用文艺资源,以独特的文艺方式抓好政治引领。采取“艺术+党课”的方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文联和协会的党员走进艺术场馆和历史人文景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文艺形式为党建工作赋能;通过“理论+审美”的独特路径举办文艺活动,以生动的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举办“东莞篆刻作品邀请展”等文艺活动,为宣传东莞形象作出贡献。
二是育人才、出精品,获得多个重要奖项。积极培育文艺人才,帮助扶持协会会员申报国家级、省级会员,2022年全市文艺家协会新增国家级会员26人,省级会员198人。举办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写作营,邀请一批国内文学名家为东莞优秀的中青年作家进行授课,积极推介中青年作家作品进入国内文学界视野,搭建发展平台。积极组织协会会员及文艺家参与重要赛事和文艺活动,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108项,其中陈启文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崔臻和创作的歌曲《中国就是中国》、大岭山广播剧《只要祖国需要》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市摄协主席李志良获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荣誉称号等。
三是抓好文艺品牌建设,推进文联工作。去年市文联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文艺品牌。开展“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中国绘画艺术之当代演变》等五场专题讲座。同时,将改稿、创作、研讨等活动整合为“东莞文艺论见”品牌活动。帮助东莞文艺人才开拓视野、提升素质。
四是创新“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行系列活动形式。创建“诗意东莞”诗歌朗诵音乐会活动品牌,2022年7月至今“诗意东莞”已经先后走进了石龙、大岭山、横沥、东城、沙田6个镇街开展活动。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在文艺空间相继举办了霜降、大雪、小寒等雅集活动。以上举措为文联搭建了沟通全市文艺家和镇街文联的桥梁,也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五是统筹成立东莞美术馆联盟,为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助力。为进一步发展东莞美术事业,进一步推动东莞美术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22年下半年,牵头成立东莞美术馆联盟,目前全市近30家美术馆或相关的美术机构已相继加入联盟。成立半年来,开展了白露节气迎中秋“美术馆之夜”、“观展闯关集印章·国庆玩转美术馆”以及系列业务培训等活动,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人才互通、强强联手的格局,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反响,不少美术馆都成为了市民群众和文艺青年争先打卡的新地标,有力地推动东莞美术事业稳步发展。
六是承办、协办国家级、省级大型文艺活动,有力宣传东莞形象。承办了广东省文联在东莞举办的“广东喀什文艺骨干专题培训班”,东莞市文联、喀什地区文联、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联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两地文艺事业新高地。参与协办了“时代风尚”——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先锋队走进大国重器文艺演出(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活动。该活动由中国文联、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组织了全国各地艺术名家参演,很好地宣传了东莞城市形象。
展望:有目标、有力量、有计划
南方日报:近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与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在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底色,如何发挥“文艺”力量?
张彤飚:接下来,东莞文联将发挥中国(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基地作用,大力扶持“劳动者文学”“新工业文明书写”等创作,擦亮“劳动者文学”品牌,扩大劳动者文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文艺作品引发共情,使千万东莞劳动者找到“心之依归”,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其中,关键是要做好题材规划,例如聚焦“散裂中子源”,组织顶尖作家开展采风和纪实文学创作,争取创作出能拿大奖的精品。
南方日报: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东莞市文联“文艺空间”还将发挥哪些作用?
张彤飚:去年,东莞文联将办公大楼一楼使用率极低的几个场室改造整合成文学艺术综合展示空间,命名为“东莞文艺空间”,用于举办各类展览、培训、讲座、交流等文艺活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宣传推介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推动“出精品”“育人才”。
下来,“东莞文艺空间”将为打造“艺术东莞”贡献力量。根据东莞文化强市“1+8”系列政策文件精神,联合东莞美术馆联盟共同策划“艺术东莞”、当代艺术季等系列活动,丰富提升东莞艺术内涵,为东莞文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随着家长对艺术启蒙日益重视,小观众“占领”展厅已是常态,公共教育的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代艺术空间的新课题。如何让艺术空间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如何能让他们在融入空间和艺术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新兴的认知,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不断实践。“东莞文艺空间”也将以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水平和扩大服务辐射影响为发展目标,来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核心使命和终极目的,为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助力。
南方日报:未来,围绕“诗意东莞”城市品牌,还将有哪些大动作?
张彤飚:未来,继续发挥文艺志愿者和文艺轻骑兵作用,办出文联特色的“诗意东莞”活动,将诗歌创作、朗诵与音乐、舞蹈相结合,主动与镇街对接,与重点节庆活动结合。继续做好“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同时,也将为东莞文艺各文艺协会策划一个品牌活动,搭建好平台,把全市文艺家协会团结起来,推出精品。要做到“文联出品,必是精品”,努力使文联品牌活动出圈成为“爆款”,成为引领群众文化走向高端的灯塔。
【记者】章倩倩
【图片/视频】何绮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