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朝你迎面走来的
是北宋“背诵全文天团”著名成员
苏轼
图源网络
在网络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调侃”
人们难免好奇
这些文人在课本之外
还有着怎样不寻常的人生
比如李白有强大的“迷弟”粉丝团
苏轼总是“被贬”“专业坑弟”
还是“宋朝第一美食博主”
曾在广东留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诗句名篇……
今天,就来看看他的传奇人生
都说“反派死于话多
牢骚伤害生活”
「东坡居士」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就源于发牢骚
从族谱看
苏轼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裔
他爹是苏洵
弟弟是苏辙
都是大宋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
1056年
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离开四川
进京赶考
尽管那届考生群英荟萃
苏轼仍然凭借着《刑赏忠厚之至论》
脱颖而出
获得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
然而
十分可惜的是
欧阳修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
为了避嫌
只给了他一个第二名
不过很快
苏轼就扳回了一局——
在礼部复试中作了一篇《春秋对义》
排在了曾巩的前面
中了乙科
四年后
苏轼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规格考试
制科考试
入第三等
又因为当时的第一、第二等都是虚设
所以苏轼就是实际上的第一名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
并且入了第四等
宋仁宗十分高兴
对身边的人说:
“朕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位清平宰相。”
有了皇帝的赏识
按理说
苏轼的仕途应当顺风顺水、青云直上才对
但是现实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宋神宗继位后重用王安石
推行变法
苏轼认为变法太激进
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连上两书直言进谏,反对变法
他没等到皇帝的回应
却等来了变法推崇者的弹劾
无奈之下,苏轼只得请求外任
1079年
苏轼到湖州赴任
按例要给皇帝写一封谢表
但是他没管住自己的嘴
在谢表的最后发了个牢骚
说自己适应不了新的形势
不能跟朝里新提拔的年轻人比
只能去小地方
本来皇帝只是一笑了之
但却有人故意生事
抓住几个字眼添油加醋
给苏轼扣上“诋毁朝政”的大帽子
为了证明确实有问题
他们还找出苏轼以前写的诗
一句一句地核对
寻找蛛丝马迹
就这样
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
押往京师受审
因为御史台附近种植了许多柏树
上面常有乌鸦栖息
所以又被称为“乌台”
这个案子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被关了三个月
好在他“粉丝”众多
朝中大臣积极营救
太皇太后为他求情
“死对头”王安石也为他说好话
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曾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
苏轼才躲过一劫
保住了小命
此后
苏轼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小小的武将
当地的官员拨给他一块荒地
位于黄州东门土坡
乐观豁达的苏轼很快走出了阴霾
开始自称“东坡居士”
开荒种地,研究美食
据说“东坡肉”就是他在黄州发明的
在黄州
苏轼达到了艺术生涯的高峰
他的作品中既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
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细腻
而他最好的书法《寒食帖》
也写就于黄州的凄风苦雨里
推行变法的新党垮台后
苏轼经历过一次小小的起用
但很快又遭到了贬官
最终逝世于常州
他一生在十多个州县担任过职务
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虽然是“贬谪大王”
但苏轼从不轻视自己肩上的责任
每到一个地方
都尽力为百姓做事
也收获了大量“粉丝”
在杭州
他发现西湖经常淤积
于是亲自带领百姓挖出淤泥
修建大堤
后人称之为“苏堤”
在儋州
苏轼不遗余力向当地百姓传授文化知识
培养出了宋代海南第一个进士
苏轼在诗、词、文上
都有很大建树
是北宋文学的集大成者
即便命运带给了苏轼许多磨难
但他总能以乐观、淡泊的心态去面对
这也让他的作品别有一番滋味
附录:
1.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孕育出无数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李白、杜甫、苏轼、范仲淹…无数文坛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千年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经典作品伴着我们长大,也许有不少人曾为语文课本上的“全文背诵”而苦恼,但依旧倾倒于他们的斐然文采,以及作品背后或有趣或动人的故事。
2. 本期漫画经授权节选自由“国民教授”戴建业主编《漫画历史线 轻松学古文》,以先秦至清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为线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心绘制的漫画,串联起100篇课文,让古文学习更系统、更深入、更全面,也更有趣。
3. 新的一年,想必许多人都立下了“多读书”的flag。“关于“漫说知识”专栏,你有没有什么喜欢的历史人物,或者想了解的文学故事?欢迎留言区一起分享讨论!这个春天,我们一起涨知识~
出品:漫友文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